全国首创月月有,“965”产业集群迸发创新力

长江日报讯 全国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全国首个激光清洗国家标准、全国首个全5G接入自动驾驶示范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武汉结出累累硕果。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武汉每个月都有全国首创产品、技术、应用,集中在“965”产业集群中出现。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大厅陈列的智能科技产品。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记者观察到,这些“全国首创”分布在支撑武汉未来发展的9大支柱产业、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大未来产业的“965”产业集群中,既有“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也有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既有能快速延链强链的项目,也有播种未来、跑赢赛道的前沿技术。

取得“全国首创”的丰硕成果,很多都源于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华中科技大学走在科技创新前沿,首个国家激光清洗标准,就有该校专家参与的身影;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则是该校量子重力仪走出实验室的成果。

将资源要素向创新集中,促使“全国首创”集中迸发。位于蔡甸的博格华纳武汉工厂加大技术投入,扩大新产品生产,实现量产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动力驱动模块。高技术人才不断来汉,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汪立宏教授团队在汉首发全球首台360°全环光声成像系统。

【记者探访首创项目】

交付我国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

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胡忠坤、周敏康教授带领团队在量子重力仪领域不断潜心研究,聚焦前沿的同时,瞄准国家需求。

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量子重力仪正在进行测量。校方供图

今年1月初,该中心研制出实用化的高精度铷原子绝对重力仪装备,并成功交付给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重力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理场,重力场的精密测量在深地探测、资源勘探、灾害监测预警、地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作为我国第一台为行业部门研制的量子重力仪,其成功交付,将打破高精度重力仪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家高端量子装备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更能够保障核心数据的安全。

据了解,经过市区、郊区和野外台站等多个点位的双盲测量评估,以及来自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综合评定,该仪器精度达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户好评,顺利通过验收。

近几年,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受到全世界关注,被国外相关领域专家称为“世界的引力中心”。该中心2019年测出世界最精准引力常数G,研究成果写入物理教科书,在聚焦前沿的同时,瞄准国家需求,研制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化量子重力仪装备,为量子重力仪走出实验室、服务国家需求,迈出了坚实一步。

上线全国首个区块链+不动产税收治理示范项目

如今,在武汉办理购房手续时,省材料、减流程、不跑腿已通过区块链技术手段成为现实,真正让市民享受便利。

今年3月26日,国内首个“链税通”——区块链+不动产税收治理项目在武汉上线。武汉在全国率先打造的“链税通”,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新建商品房不动产交易、税收和登记全流程,解决过去自然人购买商品房,存在办理手续环节多、部门多、流程繁、资料杂等问题。

该项目上线后,自然人对购买的新建商品房网上办证将无需提供新建商品房的购房发票和家庭婚姻证明材料等资料,减少和优化整合数据流转节点4个。整个交易通过网上办理后时间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预计武汉60%以上的房屋交易都可享受到这项便利服务。

据介绍,武汉作为区块链试点示范区,“链税通”项目将加快建设区块链信息基础平台,着力提升区块链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区块链与城市治理、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民生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场景应用方面,武汉市“城市大脑”区块链中枢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各类电子证照逐步上线。今年6月,武汉市发布的首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中,区块链领域发布场景已达33项。

5G用光芯片通过国际测试,实现中高端光芯片自主研发

在云岭光电光通信芯片生产车间,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微不可见的芯片被放在底座上,通电后,它们将通过肉眼看不见的高频激光,将信号传输至光纤。

云岭光电5G用25G激光器芯片通过测试。

上个月,云岭光电5G用25G激光器芯片经过国际通信巨头严格的可靠性测试,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测试的全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这意味在光通信产业最上游的光芯片技术领域,武汉成为拥有中高端光芯片研发能力的技术高地。

云岭光电总经理龙浩介绍,在光通信传输过程中,发射端将电信号转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递到接收端,光信号再转为电信号,才能被所有的智能设备“读懂”。实现电、光之间转换的,就是光芯片。

在国内,光芯片产业一直都在低端徘徊。有资料显示,2.5Gb/s及以下速率光芯片国产化率超过80%,10Gb/s国产化率不足30%,而25Gb/s及以上速率光芯片却处于攻坚状态。

“我们的晶圆全部为自主研发。”龙浩说,光芯片第一步就是外延片制造,其质量往往影响光芯片性能,只有少数国家的少数企业可以商业化生产。

“不用买‘种子’,还能自己种‘庄稼’,优势正在凸显。”云岭光电董事长熊文介绍,实现核心材料自己研制后,可将“生长”时间控制在一周内,相较在国外购买外延片或晶圆要快3个月,这样大大缩短产品迭代周期。云岭光电在很短时间送样成功,多款光芯片产品全面达到下游通信巨头的测试要求。

率先启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记者从东湖高新区获悉,在光谷科学岛,占地近7500平方米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不断加速推进。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外景。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人多高的大型设备就是华为Atlas 900 AI集群。据介绍,中心一期建设规模100P FLOPS人工智能算力,强大算力由数千颗华为昇腾AI处理器组成。

今年2月27日,东湖高新区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正式开工,打造国内首家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

去年10月,武汉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在科技部已批复的13个试验区中,武汉后发先至。作为算力基础设施,依托昇腾算力构建而成的该中心,成为武汉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地的首个计算中心。

据介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通过多样化的异构计算平台、多源算法平台和多态智能应用,支撑AI重大应用的模型训练及推理,可用于自动驾驶、城市大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网络安全、智能数字设计与建造、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场景。

目前,该中心已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武大遥感等研究机构和高校,以及10余家武汉本土优秀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合作项目。

建成全国首个全5G接入自动驾驶示范区

在武汉经开区,看见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在路面行驶,不要奇怪。今年6月4日,武汉发布首批271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在其中103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中,就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项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焱宇介绍,经过两年的积累,武汉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场景最多、首个全5G接入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

根据规划,武汉自动驾驶示范运营采用“5G+北斗”车路协同网络,建设成全国最先进的车路协同测试区域,时延达到毫秒级、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在道路沿线开通自动驾驶公交示范运营线路,并布设物流末端无人派送、无人清扫、智慧停车等示范应用场景。

刘焱宇介绍,武汉经开区建立了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支撑公交车、网约车、末端无人物流车、龙灵山公园景区接驳车等自动驾驶应用,为进一步探索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场景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将“高精度地图”和“城市三维仿真模型”融合,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吴曈 陈洁 实习生 刘雨秋 郑晓霞 统筹:马振华)

相关阅读

奋力推进城市能级和品质“双提升”|长江评论

大国重器武汉造,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过审

【编辑:贺方程】

(作者:李佳 吴曈 陈洁 马振华 高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