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杂思·好时间 坏时间

文/刘洪波 
年龄能使人对时间消失的感觉加快,这构成了时间感的一个长程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经验也显而易见。
当我们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去时的路仿佛总是很长,总也走不到,回程的时候却似乎很快就到了。当我们沉迷于游戏时,时间很快就过了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两天,而当我们去做一件不那么全神贯注的事情,时间却很漫长。这就是时间加快和减慢的两种情况,在我们体验新的经历、进入新的环境时,时间似乎拉长了;专注于某件事情时,时间流逝得很快。
信息理论能够在体验新经历、进入新环境时时间变慢,与幼年比老年时间显得慢之间给出连续性的解释。这两种情况下,人因为要处理更多的信息,从而拉长时间。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或者一个外出旅游的地点,不仅旅行的时间要比在家里的时候更长,当我们回到家中,也会觉得家里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像离开家已经很久。一个为期四年的大学时间,总是第一个学期的时间最长,在这个学期中,第一天、第一周也是最长的。这都可以用人要接收和处理很多新的信息进行解释。
一定程度上,在我们接触到每个“第一次”时,心理状态都类似于回到了少年,这个经历的过程,节奏上相当于在感受“少年时间”。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第一份工作、第一次驾驶等等,都会产生时间拉长和印象深刻的效果。拉长了的时间,细分了日常时间节奏下的情节,新鲜信息不断刺激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被放大,故事增加,当它填占时间时,也仿佛占据更多的时间单元。人在陌生的地方呆一个月,足以写出一本书,但在一个地方呆一年,可能只写得出一篇文章,甚至什么也写不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时间就回归日常,一切不再新奇,一切都像是不足为奇。
还有研究表明,新经历的时间拉长效应,在越短的时间段内越明显。人在每个地方的第一天、第一周总是最长的,但一周以后,时间仿佛突然加速。旅行社推出的旅行线路,短则两三天,长则一周左右,不管是建立在经验之上,还是建立在“精算”之上,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对单一目的地而言,一周左右足以让人对旅行的刺激感保持在最好状态,加长时间会降低旅行效果,除非旅行目的地增加、旅行风情产生大的变化。对旅行者来说,观光总是让人觉得浮浅,“沉浸式体验”则给人先入为主的好印象,但实际效果来说,恰恰是观光使时间投入显得最值得,而沉浸式体验的时间越长,人越像一个当地人那样生活,则越失去时间敏感,从而使时间和旅行费用的投入显得不值。旅行社不会推出沉浸式旅游,恐怕也是因为这样的服务选择者不多。
但直观来说,信息理论也不是没有令人疑惑之处。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否不足以应对新鲜经历所接受到的信息,以至于形成了信道的拥塞,才感觉到时间变长?也许,简单用新鲜信息的多少来解释,过于将人等同于机器。实际上,人对信息的处理,不是像计算机那样,只是将信息编码和存储起来。人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总是要对信息内容进行“意义处理”,这里涉及的不只是编码和记忆,还包括意义的给予、解读、咀嚼,以及经验的勾连、统合,情感的激发和回味。这是比机器处理远为复杂的。人对任何信息的处理,都不像机器那样按照比特数同等对待,而是按照它相对于自己的价值而加工,有的信息被无视了,有的信息被放大了,有的信息沉睡下来,有的信息不时浮现。

时间因专注而改变长度,这也是一种解释。打麻将的人并不是预先说要打一个昼夜,而是不知不觉就打了一个昼夜,打麻将的时间过得很快,这是因为专注。电子游戏无论对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能产生沉溺作用,沉溺其间不是使人忘记了时间,而是使人根本意识不到时间,当人从电子游戏中唤回,时间已经过了许久。在我们不能完全投入一个事情时,时间就会慢起来,难以入眠的夜晚时间很长,装睡的人要维持身体的静止也较痛苦。当我们要做一件自觉无聊的工作时,总是希望持续时间不要太长,但无聊本身拉长了时间;有时我们又希望无聊的工作不要太繁忙,但恰恰不忙会使无聊的事情变得更加无聊。
日常情况下,我们处在一种中等专注的状态,既不特别专注,也没有特别散漫。中等专注状态,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既不会忽略重大事件的发生,也不会过于纠缠于细节,时间如流水一般,平静而过,既说不上太多的痛苦,也说不上太多的快乐。一些人视之为平淡,希望增加生活的调节,于是要创造一些生活的节外生枝、意外的刺激,一些刺激具有危险性,危及日常生活的恢复,甚至危及到了生命,这时就成了“不作不死”。一些人安于生活的日常,也就是平淡的中等关注状态,感受岁月静好、平安是福、平淡是真,但也确实波澜不惊,或被称为“碌碌无为”、“毫无生趣”。
我们选择怎样的生活都不无道理,是新鲜的、有所专注的“时间拉长体验”,还是淡然静好的日常时间体验,没有必然的高下之分,这是价值选择的自由。但无论如何,我们尽管希望生命尽可能延续,但并不希望度日如年,不希望感受到的时间过得太慢,抑郁症或者巨大的病痛使人觉得时间慢到了希望迅速生命结束的程度,这就是悲剧。
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或快一点,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能希望“好的时间”过得慢一点,“坏的时间”过得快一点,但实际情况是,“好时间”总是过得快,而“坏时间”却过得很慢。这是愿望与实际心理感受的深刻矛盾,无法解决。那些带来新鲜劲的“好时间”,拉长的只是身处其间的时间体验,一旦过去,又会觉得过得太快,假期总是显得很短。至于“坏时间”,则不管身处其间的体验还是回首的感受,都是慢。
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本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作者:刘洪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