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迎来第一个敷贴日,6万市民冒酷暑赶赴敷贴大集


湖北省中医院敷贴盛况。 通讯员傅坚 摄

长江日报7月11日讯 7月11日是头伏首日,也是“冬病夏治”首个敷贴日。长江日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武汉各大医院敷贴盛况:早上7时左右,省中医院、市中医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市六医院等各大医院候诊大厅就被打了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日下午6时,超过6万市民在武汉各医院接受了敷贴治疗。

专家提醒,今年头伏为7月11日,中伏为7月21日,末伏为8月10日。市民在三伏期间,可任选3天敷贴,每两贴之间须间隔7—10天。

各冬病夏治服务点被“打围”,超6万市民赶敷贴大集

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的敷贴“小粉丝”。 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摄

7月11日一早,武汉市中医医院汉口院区,8岁的李梦馨跟着奶奶赶来敷贴。小朋友前些年爬木兰山,把大人都远远甩在后面,哪知越长大越不爱动,这两年体质反而不如以往,稍微受点寒就不停地清嗓子。儿科医生王学书以小儿咳喘贴、鼻炎贴和脾胃贴为其治疗,并叮嘱小梦馨少吃甜食,天气凉快的时候多出门玩耍。

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张继先主任忙着为患者答疑解惑。她告诉前来敷贴的慢阻肺患者,“三伏贴”多以3年为一个周期,敷贴第一年“咳、痰、喘”症状应有所减轻,坚持3-6年可以看到明显的疗效。据了解,该院连续举办14届“冬病夏治”活动,康复医学科、呼吸内科、骨科、儿科、妇科、老年病科、耳鼻喉科、肾病内科等多学科同步开展个性化精准敷贴诊疗,年服务患者8000余人次。

今年,武汉市第一医院设中医部、针灸科、儿科、消化内科、盘龙康复五个敷贴点。敷贴患者年龄层次跨度较大,最小的患者仅1岁8个月,年长的不乏七八十岁的老人。

江南的湖北省中医院和江北的武汉市中医医院,当天敷贴量均超过1万人次,相比去年增幅超过20%。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日下午6时,超过6万市民在武汉各医院接受了敷贴治疗。

妇女儿童为敷贴主力军,“粉丝团”中出现“洋面孔”

“各个穴位都有微热感觉了。”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部,38岁的蔡女士敷贴完毕走出诊室,心情很是愉悦。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己有宫寒的老毛病,一到冬天手脚冰凉,很期待到了冬天能暖暖地过冬。

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第六医院了解到,该院敷贴患者以妇女儿童为主力军,今年头伏恰好赶上周末,上班族也明显增多。不同人群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其中,男性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和脾胃虚弱的问题,女性主要表现为宫寒、腰肩颈疼痛,儿童则主要集中在免疫力低下、咳嗽、鼻炎等方面。

敷贴队伍中出现“洋面孔”。 通讯员代雨朦 摄

11日早上,武汉市第一医院敷贴队伍中出现3位“洋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原来,他们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尽管学的是西医,但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听说中医传统疗法可以“反季节治病”,感到非常新奇,结伴前来体验。

敷贴队伍中出现“洋面孔”。 通讯员代雨朦 摄

中医部罗琴琴博士热情接待了3位特殊客人。来自巴基斯坦的吴马说他的胃一直不太好,辨证施治贴上了调理胃肠的敷贴,觉得“热热的,很舒服”。来自喀麦隆的梦乐睡眠不太好,体验了一下耳穴贴压,“我之前从没有见过这种疗法,没有想到把这个小石头贴在耳朵的穴位上可以治病,有一点点疼,但是可以忍受。”最后,3位留学生一致表示:“太神奇了,会建议身边的朋友都来试一试。”

“下苦功”优化服务流程,下沉社区方便市民就近敷贴

今年,湖北省中医院将冬病夏治分为“三伏贴区”和“三伏灸区”两大区域,其中“三伏贴区”又按照病种分为若干区域,方便市民按图索骥。

湖北省中医院敷贴盛况。 通讯员傅坚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看到,“三伏贴区”按病种分为小儿疾病区、五官疾病区、综合治疗区、皮肤疾病区、呼吸系统疾病区和治未病区。刘女士带5岁“二宝”赶来,对照症状径直来到五官疾病区,“大宝连续贴了几年,支气管炎明显好转,今年把二宝带来体验,希望能改善鼻炎”。

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的敷贴“小粉丝”。 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摄

武汉市中医医院医务部主任倪涛介绍,该院为优化敷贴流程,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互联网医院”首次开启冬病夏治服务,市民可在线问诊开方,并将三伏贴包邮到家。所有敷贴均制作成小包装,内附敷贴穴位图,医院官网同步推送各种敷贴种类的取穴视频,方便患者对照操作。与此同时,成立20支敷贴小分队,下沉到东西湖区中医院、洪山区中医院、汉阳区妇幼保健院、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台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医联体单位敷贴,使市中医医院服务半径有效延伸。

为方便居民就近敷贴,武汉市第六医院在一元街院区、盘龙城院区、二七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设三个敷贴点,截至上午12时累计敷贴1000余人次。同时,医院还派出医生前往大江园、武规公司等地组团敷贴,为百姓送医上门。

“三伏贴”搭配“三伏灸”,多种中医适宜技术齐上阵

相比往年只有“穴位敷贴”一道菜,今年各医院纷纷推出耳穴埋豆、三伏灸、督脉灸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使冬病夏治内涵更加丰富。

在湖北省中医院三伏灸治疗区,针灸科护士长黄蓓给刚做完“三伏灸”的李先生递上一杯蜂蜜水,“做完艾灸之后津液丢失,要及时喝一杯温补的蜂蜜水”。48岁的李先生患肩周炎,一吹空调肩膀就疼,今年是第二年赶来敷贴,恰好赶上冬病夏治“升级版”,同时接受了“三伏贴”和“三伏灸”治疗。

湖北省中医院敷贴盛况。 通讯员傅坚 摄

针灸科主任周仲瑜介绍,三伏贴和三伏灸相辅相成疗效倍增。医生将根据患者体质辨证选择穴位,用特制的药姜末、药艾绒铺在任脉和督脉上,进行灸法治疗。“三伏灸将热力、药物和经络的作用结合起来,达到扶正祛邪、温通经络、温经散寒的作用。”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今年特别推出耳穴贴压、刮痧、艾灸、火针、拔罐等丰富多样的中医适宜技术,与三伏贴组成“最佳CP”。在该院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点,不少市民对耳穴贴压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体验。

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的敷贴“小粉丝”。 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摄

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肺系病科在敷贴期间,联合使用督脉灸等养阳方法,为阳虚体质及痰湿咳喘患者保驾护航。肺系病科副主任丁念介绍,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腠理疏松,百脉通畅,也是督脉灸的最佳季节,可起到强壮真元、祛邪扶正,鼓动气血流畅、减少顽疾复发的作用。(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刘璇 罗兰  通讯员张姝 陈彦西 应述辉 胡梦 万凌翔 黎婉婷 喻锎 张梦石 刘望)

【编辑:余丽娜】

(作者:武叶 刘璇 罗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