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难忘他躺在长凳上的情景,大山里的孩子亲切叫他“强哥”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历史老师张新强。 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日报7月15日讯  “强哥”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学生给历史老师张新强起的昵称。在这所中学,无论是学生还是青年教师,都称张新强为“强哥”。张新强说,这个可爱的昵称背后“藏”着学生和他相处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是信任和爱。

从大山里来的孩子率先叫出“强哥”

张新强爱喝茶,他教过的恩施学生,已经毕业五六年了,但依然惦记着他的习惯,时不时就会寄来一些。张新强说,“每次收到茶,我就想起跟恩施的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也会想办法把茶叶钱给他们寄回去。”

恩施孩子们是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实施的“飞翔计划”来到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前后两届共70人。张新强具体负责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孩子们想家了,张新强就策划多种活动,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中秋节,他带着孩子们赏月品茶;元旦,他带着孩子们包饺子。节假日,他还会带着孩子们在武汉的名胜古迹和大街小巷游览、徜徉。

恩施学生张金凤说,张老师对待他们就像亲人,像爸爸一样。恩施学生廖田恬回忆说:“张老师是我们来到武汉后认识的第一人。只要有他在,我们就安心。”张新强说,恩施孩子来到武汉有诸多不适应,特别是学业成绩和武汉孩子有差距。不少孩子为此有些郁闷。张新强记得,曾有一名恩施学生因此闹情绪。他背着这名学生走回寝室,守候并劝慰良久,并和任课老师沟通。有孩子想念父母,他想尽办法协调,从恩施请来孩子的家人,缓解孩子的思乡之情。

渐渐地,恩施大山里的孩子们率先对张新强叫“强哥”,以此表达他们的爱和信任。如今,这些来自恩施的孩子有的在武汉工作,有的回到家乡创业,有的在读研究生。他们未来可期,这是张新强最欣慰的事。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历史老师张新强。 记者何晓刚 摄

“强哥”和他的“长板凳”

张新强是市十四中骨干教师,是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也是市十四中学生们最喜爱的历史老师之一。学生周静宜说:“张老师讲课引人入胜,把校史、街区历史‘搬到’课堂上,把历史课本越讲越厚,也让我们越读越觉得有趣。”学生冉汐到云南旅行时,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兴奋地向游客讲解朱德的故事。“我把张老师给我们讲的红色经典故事讲给游客听,他们可感兴趣了。”

肩负着学生们的信任和爱,张新强也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有时,刚带完一届高三学生,他又被校领导委以重任,继续带下一届高三学生。于是,也就有了“强哥”和他的长板凳的故事。

张新强长期腰椎间盘突出,但考虑到不能长时间离开教学岗位,他通过中医按摩方式来缓解疼痛。有一届学生高考前,他的左腿突然疼痛加剧,医生判断是腰部病症加重的表现。考虑到学生即将参加高考,他没声张。

张新强边接受保守治疗边工作,他在教室后部经常摆放着几张凳子,以便站立不住时能稍微躺一会儿。每次两节历史课连堂时,学生们都会心疼地劝张新强到教室后部的“长凳”上去躺一会儿。上晚自习时,张新强放心不下孩子们,便躺在窄窄的“长凳”上,一边缓解腰疼,一边为孩子们答疑。张新强忍受着强烈的疼痛,直到孩子们参加高考,没有耽误一节课。“强哥”躺在“长凳”上缓解腰疼的情景,仍然深深地印刻在一些孩子的心上。

25年教师生涯里,张新强在学校很多岗位工作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德育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他都能发光出彩。

现在,他担任学校教师发展委员会主任。他协助学校有关领导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开展教师培训,身体力行带领教师打造精品课堂,加强教学研究。他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联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单独向每个人后期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他告诉青年教师郭浩南:“年轻人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种种工作压力和委屈,但可能更多的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之后的喜悦。”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历史老师张新强。 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李步敏)

【编辑:舒筱】

(作者:杨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