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观点:不同而和

周劼

在云南偏僻小镇的一家偏僻小餐馆,你可以高叫:“翠花,上酸菜。”小妹会笑眯眯地端上一道当地正宗的腌酸菜。

云南酸菜以青菜为料,先晒后腌。同样的名字,与东北酸菜用料、作法大不相同,各自根据本地的饮食习惯,因地制宜;但烹调出的味道却跨越东北西南的遥远距离,殊途同归。云南人不担心他们的酸菜不被东北人认同,东北人也不担心自己的口味云南人难以接受。这就是口味上的“和”。烹饪也无非是“致和”。

偏偏我们祖先讲“和”,也用了日常饮食来比喻。齐景公问治国之和,晏子说,就好比烹饪吧,油盐酱醋糖这些单一的味道,混在一起,水煮火烧,“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成了鱼香、咸鲜、酱香、椒盐等各式美味。“济五味以成其政”。

一盘美味之成,在于油盐酱醋糖的各自不同,这是看到了差异与独特性;而油盐酱醋糖的各自不同,能烹调出一盘美味,而非一盘散沙,在于“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求和致和,这是看到了共性与融合。前者和而不同,后者不同而和,一体两面的事而已。

世事最怕只看一面。行走各地,只看到风情、风俗、风貌各异,号称民族特色,在这个名号之下,将距离最大化、差异最大化。这是亚文化封闭隔阂的一面,有了这一面才有文化的多样性。但如果只有这一面,亚文化之上的文化的建构就变成“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的混搭乱炖。只有一个人身处各种特色之中,他乡如故乡,能泰然自若,并不感到诸多不适,才是“齐之以味”的另一面,亚文化之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同体“和”的认同。

有异才能有和,有和才能存异,不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同样,有民族多样性才能结成共同体,有共同体才能保证各民族和平相处、和谐发展,也不能只说半截子话。

就像进了餐馆,叫一声“翠花,上酸菜。”可用不着区分东北酸菜还是云南酸菜。(编辑周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