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脱贫攻坚要克服消极思想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眼下,第五个“10·17“国家扶贫日即将来临。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推进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时间一天天推进,正如有人形容说: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渡江抢占胜利的前夜”。

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之一,越往后难度越大,越需要攻坚克难。对于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人们往往前期投入大量热情和精力,而越往后可能容易出现耐力、韧劲不足以及工作倦怠等情况。这种现象要坚决避免,思想和行动上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更加坚决有力。

武汉作为特大城市,城镇化率比较高,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尤其要克服消极思想。

目前武汉还有87个贫困村、2149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脱贫攻坚,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相比城市千万人口,这个数字看似不算大。有的同志可能因此认为,以武汉的城市规模和政府财力,全面脱贫“没有多大问题”,于是产生了消极思想。积极带来主动,消极造成被动。这种消极思想,是我们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一大障碍。

必须清醒看到,当前脱贫攻坚依然任务艰巨。经过这两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已经脱贫了,剩下的大多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困难越来越多,硬骨头越来越难啃,是“硬仗中的硬仗”。思想上的消极,必然带来作风上的漂浮,最终造成行动上的乏力。这个时候,如果不克服消极懈怠思想,不把作风压实,如何能克难攻坚、打硬仗,就是已经取得的扶贫成果也有可能守不住。

因贫困人口总量不大而产生消极思想,也源于某些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重量轻质的表现。精准扶贫要求的是扶真贫,脱贫质量是首要要求。2万多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数字的背后是人,是一个个具体的贫困家庭和个体。脱贫攻坚不能仅仅停留在目标完成的数量上,而更指向具体对象的脱贫实际状态、真实质量。用情用心对待每一个贫困家庭和个体,不仅扶贫,而且扶志、扶实,都需要真正扎下身、沉下心,倾真情、出实招,这都意味着艰辛努力。

克服消极思想,必须把握“精准”二字要义。精准扶贫,主要看结果,过程也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精准扶贫要下“绣花”功夫。精准精细的绣花功夫,就不是大水漫灌、囫囵吞枣,必须把精准扶贫做到要处、细微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一人一策、一村一策。对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研究对策、破解难题,随时都是迎接新的挑战。以“精准”标准视之,87个贫困村、2149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少还是多,脱贫工作是更容易还是更艰难,是可以喘口气了还是必须进一步鼓足干劲?相信不难得出结论。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关键时期尤其要保持一鼓作气的状态。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公里”,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党员干部应始终对各种消极思想保持警醒,把责任压实,把作风压实,以决战决胜的状态迎难而上,才能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编辑 邢帆】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