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二环线画圆扣上关键一环

武汉二环线“扣环”的关键性工程——鹦鹉洲长江大桥将于本月28日通车。继57年前通车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后,这一身披“国际橘”外衣的现代化大桥将成为武汉的新地标。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快速通道带动三镇均衡发展

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整个二环线“扣环”的关键。目前,鹦鹉洲大桥主桥已全面完成,汉阳、武昌连接线将在本月28日与主桥一同通车。鹦鹉洲长江大桥与二七长江大桥一起扣紧武汉的二环快速通道。待二环“画圆”后,穿越三镇繁华地带,全程无红绿灯,实现任意两点30分钟畅达。

鹦鹉洲长江大桥串起汉阳中心与武昌南部,起于墨水湖北路,沿马鹦路穿拦江堤路、鹦鹉大道,跨长江至武昌,经鲇鱼套、津水路至梅家山立交,终点与雄楚大道高架相接。路线全长7.8公里,主桥2.1公里,为双向8车道快速路,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鹦鹉洲大桥距长江一桥约2.3公里,设计流量日均12万辆车,能大大分担长江一桥压力。

中铁大桥局鹦鹉洲长江大桥项目指挥长罗瑞华表示,鹦鹉洲大桥通车前,若正巧遭遇长江一桥限号时,从汉阳驱车到武昌就得绕行白沙洲大桥。通车后,汉阳与武昌之间增加了一条快捷通道,将大大改善汉阳的交通,汉阳墨水湖地区、鹦鹉大道等中心区域将加快融入武汉“30分钟”快速经济圈。同时,目前,鹦鹉洲大桥武昌岸正待整治开发,一旦通车,将带动地价升值,加速武昌南区域更新,提升价值。

武汉市2009—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鹦鹉洲大桥与长江二桥是二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大大完善主城区环网结合的快速路系统,对缓解长江一桥交通压力,加强武昌、汉阳均衡发展大有裨益。

主跨两端加长边跨不破坏江滩景观

建设方中铁大桥局总经理胡汉舟感言,将用高质量和百年寿命向近在咫尺的武汉长江大桥致敬,让其成为经得起历史和运营考验的经典工程。

胡汉舟表示,大桥局建造的、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是现代桥梁的开山之作,经过七八十次撞击依然岿然不动,凭高质量赢得尊敬。鹦鹉洲大桥在建设和管理上,借助现代工程技术、装备,推行与国际接轨、标准化管理的示范工程。目前,建桥装备大大提升,使建桥速度更快,质量更有保障。桥梁用钢的水平与长江一桥不可同日而语,鹦鹉洲大桥就是一座全部使用武汉钢建造的大桥。

胡汉舟认为,作为城市桥梁,不仅满足通行功能,还应考虑城市美化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与周边景观的协调,也体现了对长江大桥的致敬。以塔高为例,如果一跨过江,桥塔可能会超过200米,就与一旁的长江大桥建筑高度不协调,且影响景观视线;设计为三塔四跨,就比常规的两塔悬索桥的主塔高度又降低了。此外,中塔还因地制宜,利用了江中的潜洲,使该桥既满足通航,也不至于跨度过大。

同时,为了保留武汉两岸稀缺的江滩资源,主跨两端各加长了200米的边跨,不影响行人走动,也未破坏江滩景观。

与长江大桥相比,鹦鹉洲大桥这个新地标,也更多地显示出新型城市特色:长江大桥为钢桁梁,显得刚劲有力,鹦鹉洲大桥则曲线柔美,刚柔巧妙结合。颜色上,长江大桥更多从战备考虑,选择与天空一致的铁灰色;鹦鹉洲大桥则为现代化的国际橘,在多雾的江城可让开车者看得更清楚,个性鲜明,与铁灰色的沉稳相呼应。桥栏上体现楚文化和武汉历史的元素也借鉴武汉长江大桥。此外,鹦鹉洲大桥起初没有设人行通道,后来应市民呼声增加。

(作者:韩玮 赵志刚 刘家华 韩磊 杨志强 王小梅,刊发于《长江日报》2014年12月18日T5版)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