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安全感,就应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细丨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进入全面调查阶段,调查将开展好5个灾种致灾调查,形成全省人口、经济、农业、铁路、民航、通信、电力设施等数据集,做到对相关风险心中有数。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此种特征从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状况频发就可以看出来。既然存在风险,人类加强对其认识与预防、应急处置就非常有必要。比如像哪里存在山体滑坡的风险,相关部门已经有所掌握,进而为风险管控、处置提供了前提,从而能够减少这类地质灾难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此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在省内属首次,它是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一部分,这样的全国普查在全国也是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它体现的是我们国家的风险防范意识,拓展了人们对“国情国力”的理解。

以前,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普查是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还有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至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则是一个新生事物。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的重要性,大家都有一定了解,事关决策,事关全局,前者迄今已经进行7次、后者已经进行4次,形成了制度。摸清各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也是一种“摸家底”,对风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今后也会形成惯例和制度。 

国情指的是什么?网上有一种释义称,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或者说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不过进一步的解释,自然地理环境并未涉及自然灾害风险。

此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展开告诉我们,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其某些发生规律,也是中国国情的一部分。忽略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不能算真正了解国情。如果我们掌握了风险的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风险发生背后的某些规律性,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防控处置有备。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与我国刚刚建立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结合起来,将使我们应对突发灾害、紧急情况的能力能够跟上时代发展需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必须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一个不能少。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自然灾害风险管控能力必须上一个大台阶。 

【编辑:张玲】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