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社区10年暑期坚持带“娃”,免费托管班点亮留守儿童的多彩假期

长江日报7月23日讯 “叮叮叮 闹钟把你叫醒啦 吧ji吧ji吧ji 早饭吃得好饱呀”日前,雷耀在朋友圈炫出女儿雷子玥自创的歌词,小小的两片纸上,一些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太意外了,才上了两个星期的托管班,孩子变化很明显,最近学音乐还激发出创作的兴趣。”雷耀口中的“托管班”是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姚集社区的暑期托管班,这个班从2012年开办至今已坚持了10个年头。

家门口办班 寒暑假孩子有了去处

22日一早,雷子玥背着书包,快快乐乐来到社区暑期托管班。最近班上在教拇指琴音乐课,是一种非洲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巧乐器,拨动金属条就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她特别喜欢。雷子玥是姚集小学二年级学生,住在学校附近,今年跟她一起上暑期托管班的共有95名学生,依年龄和年级分成3个班。

姚集社区是武汉北部的一个偏远社区,村湾水塘多,留守儿童多。2012年,家长们向社区反映能否成立暑假托管班,解决孩子看护及安全问题。

此前,社区曾开办了“四点半学校”,但因农村情况特殊,孩子家长这个时间点可以看管孩子,因此需求不大。根据居民实际情况,社区两委在姚集街道的指导支持下办起免费暑期托管班。“一开班就收了50个学生,放在社区一楼和三楼,由社区工作人员照管,主要督促孩子做作业。”姚集社区书记朱自成介绍,随着暑期班运行,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最高峰时达到150多人。“乡村没什么培训托管机构,孩子假期没地方去,大人忙又不能全天照看。自从开了暑期班,我们做事都安心了,再不担心他们跑去水塘玩。”家长刘玲说。

志愿者在与孩子们交流。 通讯员胡鹏 摄

为了丰富托管班的内容,初期社区就近招募暑假返乡大学生当志愿者,督促孩子做作业,教些简单的唱歌、画画。社区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让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也参与进来,教孩子们绘画、音乐,孩子们帮老人做些力年能及的事,老小互动,既排解了老年人的寂寞,也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照顾。

托管班的孩子越来越多,托管地点从社区搬到姚集小学,社区把寒假托管班也办了起来。

活动丰富了 为孩子拓展更多兴趣

“既然居民有需求,我们就要坚持办下去,还要办好。”朱自成和社区两委琢磨如何利用更多资源把托管班办得更好。

社区积极联系共青团黄陂区委,获得资金和教学物资上的支持,以及更多志愿力量的帮助。2019年起,姚集社区又联系上信义织梦支教团,由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授课。

孩子们正认真聆听道德讲堂。 通讯员胡鹏 摄

信义织梦支教团由湖北省信义兄弟基金会与武汉纺织大学发起成立,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积极参与,选拔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试讲,再到托管点带班。目前,支教团已在黄陂、孝感、公安等6个点位开展暑假托管活动。

“今年有11个大学生驻扎在这里,与日常上课不同,他们以兴趣培养为主,给孩子们开设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艺术美术教育、成长教育和环保教育5类课程,开展剪纸,绘画、书法、音乐、黏土等兴趣活动,激发农村孩子的兴趣爱好。”湖北省信义兄弟基金会秘书长罗斌说。

来自武汉纺织大学大三学生周晓宝已是第二次参加志愿托管项目。他小时在家乡由爷爷奶奶带大,后被父亲带到北京生活,“农村的孩子接触新事物的渠道有限,我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给他们带来更多新鲜的知识,为他们打开新的世界。”

“今年托管班的孩子都是住在附近3公里以内、二至五年级的学生。报名的很多,但出于疫情防控和安全的考虑,今年减少了招收名额。”朱自成说。为了确保孩子们安全度过暑假,社区安排4名工作人员和大学生们一起,每天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消杀、测温等工作。

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与志愿者合影。 通讯员胡鹏 摄

据介绍,支教团还联系了王争艳、孙东林、董明、杨小玲、刘培、刘洋6位全国道德模范作为荣誉导师,她们到各个托管班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党课,引导孩子们向上向善。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惟乔 通讯员梅宽 胡鹏)

【编辑:胡之皓】

(作者:张惟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