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村里飞出“金凤凰”,全链条科技务农改变种田模式

余波正在调试植保无人机。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惟乔 摄

长江日报7月29日讯 “这个是起飞键,这个是回程,路线是设定好的,保证洒下去很均匀。”初见余波,他正在田梗上,手把手教村民用无人机。烈日炎炎,他身穿一套灰色的长袖长裤。余波是黄陂区王家河街凤凰村人,2011年回乡开办农机合作社至今,已有65套机械设备,服务周边5000多农户,年作业面积达35000多亩次,年创收500多万。正是他带来的这些农机服务,改变了周边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今年,余波还获得“全省十佳农民”称号。

看准市场空白 提供全机械化农机服务

余波很早就出了村,从粮食学校毕业后,在装修建筑行业打拼了十余年,并在武汉安家。

2010年,余波回乡探亲,眼前一幕让他吃惊:大量田地沦为荒地。“看到那些荒地觉得很可惜,我就想能不能改变原来的农业劳作方式,让种田不那么苦,让更多人愿意回来种田。”从小看着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余波萌生出这样的想法。

在粮食学校读书时,他就对农业机械很感兴趣,对发达地区科技务农的信息也很关注。而回村时,他也发现家乡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但农户们需求量却很大,农忙时约农机服务要等很长时间。

几番思考,余波决定回乡“务农”。他一方面承包了180亩地种植农作物,一方面带头成立凤凰诚成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耕整、插秧等农业机械,向周边农户提供农机服务。

凤凰诚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惟乔 摄

第一年农村市场就给余波带来惊喜,不仅本村的人来约农机服务,周边村子的种粮大户都来了,当年就盈利十余万。

看到农机服务市场的广阔需求,余波继续完善服务链条。2018年合作社购买第一台自主飞行的植保无人机,无人机不仅能喷施农药,在撒肥、播种、投喂饲料等方面也大显身手。

在余波带领下,合作社的社备不断增加,现在农机合作社可以为农户提供育秧、播种、插秧、耕种、施肥、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合作社也由最初8名社员、7套农机具,发展到核心技术人员16人,社员84人,先进大型机械65台套。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带着周边农户致富

传统种粮都是靠天吃饭,尤其是收获季,粮食晾晒更是要看天气,“晾晒最怕的不是辛苦,是变天,一场雨收不及时就会毁掉稻谷。有一年下雨我就损失了两三万斤粮。”隔壁陡山村的种粮大户方栋说。

余波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2014年他四处考察粮食烘干设备,并在黄陂建立起了武汉首个粮食烘干中心,给周边农户烘干稻谷,打破粮食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

凤凰诚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粮食烘干中心。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惟乔 摄

“现在好了,有了烘干中心,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种的粮食都能颗粒归仓。”方栋自家400亩地的稻谷全都交由合作社烘干,“省钱还省力。过去因为晾晒问题,为了避开雨期,我们都会配种晚稻,但晚稻病虫害多,不好打理,品质也没早稻好。现在有了烘干中心,我们晚稻种得少,粮食品质也提高了。”

2016年收割季节,黄陂遭遇长达40多天的阴雨天气,合作社烘干中心日夜加班帮助周边大户烘干粮食500多万斤,抢收抢烘受灾受潮粮食170万斤,为顺利收粮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农业发展的路上,余波不断求新求变。今年合作社又投资110万,新建了一条大米加工流水线,农户们送进来的是稻谷,拿走的是包装好的大米。

凤凰诚成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的大米加工流水线。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惟乔 摄

“过去我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全机械化,但随着农村条件变好,农机设备增加,基本农机服务已经饱和,现在我的方向是农产品的精加工和销售,经过精加工后的大米价格至少提升25%,只有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才是农户的出路,我希望能闯出一条路来,让农民多赚钱。”余波说。

凤凰诚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包装大米。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惟乔 摄

现在,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除了开展农机服务、大米精加工服务,合作社也流转了1270亩土地种植绿色大米,养殖龙虾、鸡。未来,余波还打算联合黄陂区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共同成立水稻种植协会,“我想让黄陂水稻形成一个品牌,走出去。”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惟乔 通讯员邱舒)

【编辑:胡之皓】

(作者:张惟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