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揭牌,志愿者在“老理发店”为居民免费理发

长江日报7月29日讯 看着墙上关于天兴洲臭西瓜皮的介绍,64岁的武石化退休职工谌爱平感慨地说:“1977年我进厂的时候,和同事们在青山镇经常吃臭西瓜皮,那味道现在想起来都蛮香。”

29日,位于石化社区的青山区青山镇街道新时达文明实践所揭牌投用,不少居民、志愿者参观文明实践所时,津津有味地观看老照片、老物件,追忆当年芳华。

青山区得名于长江边的青山矶,发源于青山矶边的青山镇。青山古镇至今仍保留有一段百余米长的老街,镇上有数口古井,名气最大的为桃园古井。

青山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门前,好市民志愿服务集市热闹开场。 长江日报记者吴昊 摄

青山镇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介绍,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青山古镇厚重的历史底蕴,突出“青山之根”文化特色,将与青山有关的陆游、王世贞、陈怀民等历史名人以及麻烘糕、天兴洲臭西瓜皮等特色美食元素融入建设中,让文明实践所成为展示青山记忆、感受沧桑巨变的场所。

社区居民林爱英在青山正街旧景复原区域边看边说:“过去的正街就是这样,杂货铺、修理店、理发店都有。看着这里一天天的变美、变现代,感觉真是生在了好时代。”

“乡愁寄存处”里存放了许多居民自发捐赠的毕业证、荣誉证、旧工作服等,其中一台手摇计算机吸引众多目光。石化社区负责人介绍,这是居民潘开润捐赠的,他退休前是武石化职工,上世纪90年代起,企业陆续用上电子计算机,手摇计算机被淘汰。但作为见证那段奋斗历史的物件,潘开润特地珍藏了一台。听说街道文明实践所向居民征集老物件,他便毫不犹豫捐给了社区,展示给更多人观看。

居民正在“老理发店”里体验免费理发志愿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吴昊 摄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青山正街旧景复原区域有理发店、电器修理铺等3个房间,其中理发店还真有志愿者在给社区居民免费理发。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设计建设的时候就专门考虑了景观展示与实际功能相结合,既能让居民感受乡愁,也能作为志愿服务场地实际发挥作用。

社区居民在“乡愁记忆处”观看居民捐赠的老物件。 通讯员曹金宁 摄

揭牌仪式上,青山船厂、隆达石化等企业分别向文明实践所捐赠了船模、电视,社区居民也捐赠了字画等文艺作品。据悉,该文明实践所今后还将按照“政企共建、居民共建”的原则,充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长江日报记者吴昊 通讯员彭亚楠 杨巧梅)

【编辑:胡之皓】

(作者:吴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