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万伏高压电击伤,男子颅骨外露命悬一线,医生“移花接木”为患者修复头皮缺损

 

同济医院多学科团队为刘先生精心治疗。通讯员齐剑东  摄  

长江日报8月2日讯 8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遭遇高压电击伤的刘先生经创伤外科、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麻醉科、护理部多学科精心救治两个月转危为安,即将出院回家。

5月26日,57岁的电工刘先生在进行作业时,意外受到万伏高压电击,右手肢端和头皮焦黑,被工友送到当地医院抢救,因伤情过重,又立即转往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高伟介绍,刘先生遭高压电击伤后,皮肤表面看似损伤不大,实际上皮肤深部组织损伤严重。治疗期间,他持续发热,右肢末端坏死、头皮大面积坏死、大量坏死液流出。创伤外科团队对刘先生暴露的伤口进行了5次清创引流、2次截肢手术,保住了刘先生的性命,但患者头皮坏死缺损面积巨大,修复头部皮肤缺损“迫在眉睫”。

同济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医疗主任陶学金教授说,高压电击致使刘先生头皮大面积烧伤,缺损面积达到27×19厘米,比两个成年人手掌还要大,电灼伤直接伤到头骨,导致部分颅骨坏死。长期头骨暴露会增加再感染的风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只能起到暂时的保护作用,若不及时处理坏死且暴露的颅骨,患者生命堪忧。 

陶学金教授介绍,按传统的修复方法,有两种方法可以治疗此类头皮缺损,一是游离植皮,取肚子上的皮肤移植到颅骨上,这种方法要求裸露的颅骨表层健康,但刘先生颅骨焦黑,游离植皮难以成活;二是在头皮下植入头皮扩张器,将头皮扩张后覆盖到裸露区域,但对于头皮缺损面积巨大的刘先生来说,可供扩张的头皮过少,扩张器无法固位。经过反复讨论,陶学金教授团队决定改良手术方式,采用双侧大腿外侧的游离皮瓣一次性修复头皮缺损,减少多次手术的风险。 

7月12日,一切准备就绪,手术正式开始。第一步,专家团队同时在刘先生左右大腿上制备9×25厘米皮瓣,覆盖到头部裸露区域。第二步,将移植后的皮瓣分别跟颈部的颌外动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的显微吻合。第三步,进一步清创,并剔除皮瓣上的部分脂肪,避免移植的皮肤过分“臃肿”,同时减少脂肪液化,降低感染风险。最后,将两块皮瓣跟头部正常创面进行缝合修整,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头部外形及功能,通过针刺实验观察血运情况,确保皮瓣成活。

如此大面积的皮瓣移植,仅是通过外部缝合固定皮瓣是不够的,皮瓣中间部分和底部如何与颅骨完美嵌合也是前所未有的难题。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高伟创新性地提出,通过在头骨上打多个小孔,让皮瓣组织“长”入颅骨小孔里,内外肉芽生长如同“铆钉”一样,帮助皮瓣“固定”。近8个小时手术,医生大部分时间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在显微镜下屏气凝神、耐心细致地操作,如绣花一般将5根脆弱的血管一点点缝合好,手术顺利完成。

陶学金教授介绍,目前刘先生康复顺利,马上就可以出院了。患者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体现了同济医院学科综合能力,多学科合作取长补短,才取得了“1+1>2”的效果。 (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通讯员田娟)

【编辑:余丽娜】

(作者:武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