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罕见疾病坚守讲台,这位老师是学生“长大后想成为的人”

长江日报8月10日讯 寒来暑往,十六载如一日。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中历史教师汪周华坚守在她的三尺讲台,用意志力抵抗罕见病给生活带来的不便,用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毕业的学生称她为“自己也想成为的老师”。

汪周华和孩子们在一起。(通讯员供图)

患上罕见病,她步履蹒跚走上讲台

2005年,汪周华突然感觉自己手脚行动不灵活,后来,肌肉也逐渐萎缩。辗转多家医院,她最终被确诊患上了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这是一种罕见疾病,病因不明,只能靠常年服药控制病情,未来可能会演变为渐冻症。

这个结果于对年轻的汪周华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那一年她30岁,孩子刚4岁。“刚得知患病的那段时间我有些消沉,恨老天不公平。”很快,她想到孩子需要一个坚强的母亲,学生期望一位坚强的老师,自己这么年轻,不应就此放弃。

汪周华选择了坚守。她每天步履蹒跚走上讲台,用僵硬的手指捏住粉笔写板书。冬天天冷,手指不听使唤,汪周华甚至握不住粉笔和批改作业的红笔。在办公室批作业还好解决,可以找热水袋敷一敷。为了不因为自己的病情影响课堂的进度,每次课前,她都会花大量时间准备资料,将课件一遍又一遍完善,从不因为生病身体不便影响上课质量。“和学生在一起能让我忘记病痛,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汪周华说,既然不能战胜病魔,那就和疾病和谐相处,疾病似乎在时时提醒,珍惜当下就是幸福。

汪周华和孩子们在一起。(通讯员供图)

课堂上放《小天鹅》视频,她让历史课“活起来”

今年刚毕业的高三(4)班是汪周华带过的第七届毕业班。从教多年,她观察到一个现象: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也许是因为刚经历一场充满压力的大考,一些学生刚进入高中后明显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有的甚至开始沉迷游戏。

怎样让学生们重拾学习兴趣?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更吸引听课的学生?“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让知识点‘活’起来,学生才有兴趣听,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多了。”汪周华挖空心思,让历史课“活”起来。讲到艺术史,她给大家播放芭蕾舞《天鹅湖》片段,让学生们模拟四小天鹅的手位,引导学生体会艺术的美;在讲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这一课时,她播放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区别。高二时,有一节关于中国画的课,她布置大家通过“诗、书、画、印”四个国画元素完成一幅创作,作业上交后,汪周华又亲自配色,将学生们的画逐个拍下来配上音乐剪成视频,学生们看到成片后都惊喜不已,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国画的魅力。

汪周华和孩子们在一起。(通讯员供图)

未来专业怎么选?

她鼓励学生将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

今年高考结束后,汪周华班里有几个学生相约来到学校,向她寻求选择未来专业的建议。汪周华告诉他们,不仅要选自己喜欢的,更要着眼于国家发展,将自己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汪周华一直以来对学生的期待。

高三(4)班学生徐佳婧回忆说,有一次在课堂上,汪老师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有同学想当工程师,有的想当老师,还有的直接说想挣大钱。“汪老师笑着告诉我们,很多人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就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热爱的事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信念追求,要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学生黄蓉蓉问汪周华:“汪老师,我也想像您一样当老师,您觉得可以吗?”汪老师拉着她的手说:“当然可以,你是我的骄傲!”

如今,又有一批高一新生即将入校,汪周华很是期待:“我打心底喜欢跟学生们待在一起,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学生问好的声音,也喜欢站在讲台看学生求知的眼神。能多陪他们一天,我就会坚持一天。”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见习记者胡慧仪 通讯员陶火应)

【编辑:舒筱】

(作者:刘嘉 胡慧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