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这是尔冬升拍过最难的电影

长江日报8月11日讯  经受了内蒙古草原上大风大雨、暴晒冰雹的考验,由尔冬升执导、李锦文监制的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终于杀青。该片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将于2022年内公映。

60年前真实历史,三千孤儿入内蒙

近两年,“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的事迹广为流传,让60年前“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重新为人们所熟知。

《海的尽头是草原》全景式再现了这一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来自南方的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威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主动请缨,将3000多名孤儿接到大草原,牧民们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和养育了这些孤儿,成就了一段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佳话。

为了将这段充满大爱的传奇往事呈现在大银幕上,尔冬升导演早在2019年就开始调整剧本和进行筹备工作,但受疫情影响,影片的拍摄在今年年初才正式启动。

在内蒙古勘景的过程中,尔冬升经常与当地民族专家、历史顾问交流学习,对不同年代民族习俗上的变化做了严谨的调查,以求达到艺术细节上的真实感。尔导表示,这样做,一来是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民族习俗;二来,只有做到细节真实,才能给予演员更实在的发挥空间。

太难了,草原上的风“吹5秒钟就会觉得疼”

在“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中,孩子们被牧民收养,在牧区成长。今年年初,《海的尽头是草原》也赶赴内蒙古,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呼和浩特、锡林郭勒盟、乌拉盖草原及周边地区勘景。

而在草原上拍电影,可谓难上加难。尔冬升透露,这部戏可能是他从影以来制作过程最困难最复杂的一部戏,光是勘景这部分工作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为草原气候多变,冬天看过的景到了春天就变得完全不一样,原本适合拍摄的场地在下过一场雨后也会变得不适合了。

5月,剧组转场内蒙古开机,拍摄过程更是考验加倍。“吹5秒钟就会觉得疼”的大风、突如其来的大雨、昼夜温差大、暴晒以及冰雹等极端天气,让剧组上下都切身体会到了草原生活的不易。

作为导演,尔冬升还要操心“省钱”的问题,“疫情以来,整个电影行业都受到很大冲击,我们更要严格控制预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既要对观众负责,也要对电影投资者负责。”

老戏骨+青年演员,还有200多个小朋友

影片开机时,就宣布了陈宝国、马苏、阿云嘎、王锵、张铭恩等演员阵容。随着影片杀青,剧组透露,许还山、王楚然,以及在热播剧《山海情》中有出色表现的白宇帆和黄尧等都出演了该片。

在《演员请就位》中,尔冬升对年轻演员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就令人印象深刻。此次拍摄过程中,曾获尔冬升鼓励的演员曹骏就饰演了一名支援内蒙古的汉族教师。丁程鑫则在这部电影里“第一次骑马,第一次学蒙语,第一次拍电影”。阿云嘎更在微博中调皮地称导演为“升升”,并表示“我在北京等你,请你吃好吃的”。

不过,最让尔冬升操心的,恐怕还得是200多个小演员。在真实历史中,“三千孤儿”中大的不过七岁,最小的只有七八个月。于是,片场里就来了一群“大闹天宫”的小朋友,在尔冬升的VLOG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玩得开心,剧组工作人员却集体耳鸣。但当镜头切到成片片段后,黑白色调、长镜头、静默的音乐,让弹幕里的网友“想哭了”。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编辑:张文辉】

(作者:万旭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