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乐章• // 楚风千钟

    文/徐戈

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

    君子听钟,感于声而动。

    霜降之日,武汉琴台音乐节设编钟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为开幕式首场,深意隽永。除了再度感怀那些青铜器上经久留存的审美意象,同时也彰显出江城武汉自信的文化视野与艺术气度。

    悬在舞台上的钟,昭昭乾朗,器以藏礼。

    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的演奏家们,意在用鲜活的青春去亲近,去唤醒这2400多年前的古钟之魂。民族管弦乐《我的祖国》厚重空灵,《长江之歌》壮美绮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和“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之乐音拂过,汩汩流淌着时间的声音,浸润余秋雨笔下的那句:“由山峦阻隔的遥远是一种眺望,有河流相通的遥远则是一种忧伤。” 但此刻,历史之遥、时空之遥在汤汤的轰鸣里慢吟浅唱,耳熟能详的旋律加配了编钟,湍叠的音浪正向着自己古老的源头致意——钟鼎似雄浑千峰,延绵了世代中华之民族风骨;钟声似洪水巨流,澎湃着华夏之浩然长歌。

    箫月冬炉,笛音夏扇。

    敏锐的指挥家在一定程度上泾渭极为分明,深知用作品的重量来衡量指挥人物的风格重量。“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是当晚指挥家彭家鹏的法则,他的诠释一反其贯有的激越奔放之动作常态,敛住手势,将示意的强烈光线调暗。这种指挥弹力,反倒能牵捻出清逸的声部线条,音乐处理安之若素,似稳妥着与乐队促膝耳语,描摹国乐的气韵与章法。而国乐语境讲究的终是气象。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可谓:音声推移,志感丝篁,乐本心术,化动八风。

    民乐合奏中最易露怯的乐队音准与音量,被控制得声淡韵清。传统音乐《春江花月夜》之琵琶弹拨与暗箫对答,碎月摇花,贵在虚静。作曲新锐龚华华作品《和鸣》融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于中国古代不同质材乐器的“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之上,单主题动态衍展与多主题对比结合,乐音攀响前声,蔚为新颖。该曲创作意图为弘扬楚地音乐“八方之乐、和而鸣之”的风尚。金石暖,玉笙寒,丝伶长弦,意境阑珊——纵目望尽千里之地,听者恍见这样的江南:兰膏明烛,华灯初上,袖舞乐伶罗列登场,编钟大鼓,乐歌涉江。

    台上的演奏者们,是我学院中年轻的同事与学子,平日在琴房总耳闻中乐系排练的声音,眼见他们腼腆单纯的青春,眼波流转。每每合乐击钟前,他们摩挲青铜,对着千年响器虔诚合十。瞬间,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直观而感性。就这样,他们的声色剪影若水般注进、流过。默默矗立的编钟,则更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导入年华,导出悲喜。

    1997年香港回归,编钟交响《天·地·人》里第一个敲钟的青年,如今已是中乐系的教授主任,平日我调侃地称他为谭掌柜,掌柜的编钟古乐课程开设了18年,其间他修剪振槌、磋琢曲谱,时似工匠时似学者。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播出了他和编钟乐团的专题,因而他又多了一个称谓:国宝守护人。

    音乐会压轴《编钟徊响》,乐思动机取自湖北荆州的喇叭调主题,唢呐主奏飙扬楚辞中的春气奋发,万物遽只之感。中段打击乐声部合奏,击鼓其镗,一片晓战。排鼓旋律支撑,抒楚语楚声;急板重音移动,瞰楚地楚物;乐祭洪荒,神祀湖北老乡屈原夫子的蹈足高唱,泱泱沧浪,楚风堂堂。而秋季中的远意慢慢在竹笛颤音微澜、埙瑟弱奏呜咽、胡琴之纷繁碎弓里显得草木郁然。

    钟声铿,铿以立号。

   琴台音乐节此场开幕正本清源,再忆《中国礼乐风景》所述:乐主于感,礼主于敬。感而后有敬、有思,故乐先而礼后。

徐戈

徐戈 长笛教授,音乐专栏作家,微博名dolce小裁缝。【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