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所最招贼惦记 唐代泥塑佛像头被盗最多

被盗的唐代泥塑佛像头

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中有关湖北阳新被盗文物元银瓶的截图

记者高萌

16日上午,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正式上线(平台网址为http://bdww.sach.gov.cn/)。此平台旨在为我国海外流失文物依法追索工作提供依据,为打击文物犯罪和规范文物市场管理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为广大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多元化渠道。

首批发布180条文物信息

其中唐代数量最多

17日,长江日报记者点开网址发现,该平台支持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向社会开放浏览。截至17日14时,平台已发布180条被盗、丢失文物信息数据。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区分两块,左区是文物影像图,右区是文物的详细信息,包括文物名称、编号、年代、尺寸、工艺技法、完残状态、被盗详址、被盗日期、特征描述等内容。

长江日报记者整理发现,在已公布信息数据中,文物多在当地文物管理所或博物馆被盗;被盗时间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被盗文物所属年代属唐代(公元618—907年)最多,约占总数的32%,其次是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明(公元1368—1644年);被盗地集中在陕西、河南、宁夏、江苏、山东。

其中,被盗最多的文物种类属唐代泥塑佛像头,占被盗(丢失)文物总数两成多,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文物管理所中被盗。最古老的被盗文物,其年代属新石器时代(约1万—4000年前),如,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被盗的新石器时代玉铲,长8.3cm,宽3.8cm,呈长方形,一端有刃,通体磨光,刃部一角残。

最新被盗文物为上月末

湖北元银瓶信息在列

此外,长江日报记者还发现,最新被盗的文物就在上个月21日,为西汉龙纹玉雕,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博物馆被盗。在扬州博物馆被盗(丢失)文物中,西汉的玉器占大部分。

逐一翻阅已公布信息,目前,仅有1个文物在湖北区域被盗。该文物为元(公元1271—1368年)银瓶,高16cm,完好无损,器身满饰莲花、荷叶、莲蓬,于1992年5月2日在湖北省阳新县博物馆被盗。

一旦国外文物实物出现

平台信息成文物归属凭证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盗(丢失)文物信息页面有“线索举报”一项,广大群众有任何与该文物相关信息或线索,即可填写联系,进行举报。点击进入,“举报人姓名”“所在地”“联系电话”“举报内容”为必填项,此外还可上传文物现状的照片,但不是必选项。

据悉,目前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已经搜集了涉及19个省的2000余条被盗、丢失文物信息数据,更多信息将分期分批发布。该平台由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陕西公安、文物两部门牵头建设。未来该平台将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建立文物三维数据库。

此前,由于没有公开被盗、丢失文物的信息,中国流失文物归国困难重重。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64万件中国文物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民间收藏数量是其10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回,平台严格根据国际刑警组织的标准录入文物信息,以中英双语陆续发布,并上传到国际刑警组织被盗艺术品数据库。这意味着,一旦国外有文物实物出现,平台上的录入信息就能成为文物归属凭证,证明该文物归属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如此,加强了国际执法合作和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

【编辑:陈智】

(作者:高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