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喦上世纪50年代画作来汉,部分作品是首次公开展出

钱松喦作品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9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李霞)9日,“江南春——钱松喦50年代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

钱松喦以山水画享誉现代中国画坛,是江苏画派创始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此次在汉展出的“江南春:钱松喦50年代作品展”,截取其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历史片段,共展出60余件画作及《砚边点滴》手稿等珍贵文献。据策展人陈履生介绍,选取50年代作品是有意为之,展览试图通过一个个案,探讨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画师,在新中国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思想和笔墨改造过程,由此投射新中国美术发展史在这一特殊时期的时代特点。

陈履生介绍,钱松喦的画作在1949年以前富有文人山水画趣味,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受到身边的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1950年,在无锡师范学校任教的钱松喦,看到无锡一地动员各校师生达万人参加治螟运动的轰轰烈烈,画成《治螟图》,“描写本校学生正在秧田里,捕蛾採卵,对准螟敌,作歼灭战的一个紧张热烈的场面。”这是钱松喦在新中国表现新题材的开端。

此后,钱松喦立足于太湖流域熟悉的生活,用新题材表现新生活,同时在笔墨上推陈出新,《交公粮》《湖上归渔》等代表作,既较好处理了新题材与传统笔墨的关系,又透露出了时代需求的新气象。《鼋头渚》《捕雀》等一批表现太湖地区生产生活的作品,也获得专家的认可,钱松喦因此进入江苏画院,成为专业画家。

上世纪50年代,钱松喦创作了大量以毛泽东诗词和革命圣地为题材的作品,此次在汉展出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是首次公开展出。陈履生透露,“这首《七律·长征》里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钱松喦当时写成了‘金沙浪拍云崖暖’,因此一直由其家人珍藏,没有公开露面。”

当天来汉观展的还有一位特殊的观众——收藏界名家刘文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便收藏钱松喦的作品,目前已收藏了近百张,“钱松喦的作品从传统中来,从传统中创新,其审美价值具有国际性。”他告诉记者,此次在武汉展出的部分作品,有不少是“千古绝唱级的”,一画难求。他透露,上世纪80年代,几百元就可以收藏一张钱松喦的大画;前两年他收藏的《密云水库》,市场价格一尺已经高达50万元。

该展览将持续至11月22日,观众可前往武汉美术馆免费观展。

【编辑:金鑫】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