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斌:一个心系百姓的画家

初冬的乡村,天空略显朦胧湿润。在黛瓦白墙、绿树青石旁,一位神情柔和且又坚毅的中年男子,正与一位手拄竹杖、身着蓝色上衣、头戴毛线小帽的老太太亲切交谈……

——这是人物肖像画家向斌的《心系百姓》。《心系百姓》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国家贫困县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市长张涛经常走访贫困户,嘘寒问暖,并发誓他这届政府如果不能摘掉利川的贫困帽,他就摘官帽。

心系百姓,不仅是向斌创作的一幅肖像,更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价值取向。

《心系百姓》

割舍不掉的绘画情

向斌从7岁开始就喜欢画画,且有着使不完的精力。在那时,备一套齐全的绘画颜料、画具很困难,他就从废品回收站里捡回一些别人丢弃的颜料块用来画画。有一次因为专注于调颜料配色彩,他把全家的晚饭给烧糊了。

七十年代,成为下乡知识青年的向斌,来到湖北松滋农村。因为绘画才能,向斌被公社挑选出来画宣传画。除了公社安排的任务,他在晚上还给热情的村民画画。村民们舍不得花钱照相,都把向斌给他们画的肖像当作宝贝,村里人都叫他“向画师”。数年的下乡生涯,形成了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创作的艺术自觉。

奈何天违人愿,向斌没能考入心仪的美术学院。毕业后不久,因为在绘画方面的才能,他被调到松滋市电影公司去画海报。这一画,就是8年。才华出众的他,后来又被调至计生部门,从事政策宣传画。

1993年,向斌转变人生轨道,辞职“下海”。他去的第一站就是景德镇,考察在磁盘上作画的可能性。随后,他到深圳创办了智慧鸟有限公司,从事神农架地区的旅游和绿色食品开发。为了打响神农架的名气,向斌想创作一幅神农架“野人”的肖像画,在1998年开出了50万元寻求一张“野人”照片的悬赏,轰动一时。看着湖北家乡的咸鸭蛋滞销,向斌心痛不已,于是想方设法帮老乡把咸鸭蛋卖到了深圳,销售火爆。生意的背后,不仅仅是独具慧眼的商业头脑,更是浓浓的家乡情。

驰骋商海十多年,总有一个声音从内心深处呼唤着他,回到最初的梦想,追寻艺术的道路。正是这个真切的呼唤,让他重拾创作的激情,他毅然离开深圳,来到云南,追寻他的艺术梦想。

2003年,向斌在云南丽江古城盖起了一座丽水缘画廊,背着画夹穿行于山林间、人群中。

2009年,向斌回到湖北,在武汉创办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专注于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几年时间,他创作了100多幅肖像画。向斌觉得,把人们最生动、最美好的形象展现出来,是他最大的快乐。

“我手写我心,我心有情怀”

当向斌画笔下的人物整整有了一百个时,2016年圣诞节前后,便在湖北美术学院举办了名为《向斌笔下的朋友》的个人肖像画展。一时观者云集,名震江城。

他的画中,有文化名人,有政治精英,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一个个都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真实生动、形象亲切。

向斌说,绘画无不聚焦一个“情”字,不仅是寄情于绘画本身,更是寄情于画中人,表达人物细腻的情感世界。

据向斌的好友介绍,向斌画人物肖像画,只画他熟悉的、崇拜的、正能量的有故事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将饱满的激情蕴藏在他浓酽的笔端。

向斌并没有选择创作漂亮的人,因为他的“漂亮”与众不同:抗战老兵、艺考学生、留守母亲、人民公仆……

“我就把朋友这种最美的姿态留下来,送给他们,让他们传承下去。”向斌所记录的瞬间,包含访贫问苦、天伦之乐、顾盼神飞……

《抗战老兵》

《硕果》

《爷孙情》

《夕阳红》

一幅幅人物肖像画就像是一张张照片,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画人物肖像形似容易神似难,传神的肖像画背后是向斌40多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

原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张中光认为,从创作水平来看,向斌的画作是相当不错的。没有这个基本功,想表现所要创作的这个主体,那就不容易了。

“向斌用笔比较潇洒,比较随意,比较松动。”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周益民如是评价。

向斌的笔下一个个人物不仅形肖神似,更充满了他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我手写我心,我心有情怀”,向斌不在意市场,不关注流派主义,只想在画布上展现人物那最独特“精、气、神”。

作为肖像画家,他怀揣艺术梦想,把自己的情感和兴致投入其中,取材现实生活,捕捉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职业中美好阳光的一面,诠释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价值观。

2018年7月,向斌作客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等主办的《大写湖北人》节目。制片人冯静说,“向斌的‘大’,在于他在每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对艺术朝圣般的追求。”

向斌在人生中追求艺术,在艺术中升华人生,用艺术点亮人生。

【编辑:朱艳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