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生就是要找到最符合病人利益的治疗方法” “贴心医生”胡轶 追寻最优解,让病人畅快呼吸

胡轶在手术中。

长江日报讯  他对患者的口头禅是:“没事,跟我多说一点。”他时常盯着年轻医生:“遇事,你要多想一点。”而他经常自省的是:“对自己一定要严格一点。”

呼吸是生命的根本,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人,胡轶深知凭借呼吸内镜这把利剑能为患者抢回生命的主动权。为了病人能自由自在健康呼吸,他和团队二十年磨一“镜”,钻研疾病,关爱患者,哪怕在他们身边多站一会儿、多摸一下、多听一句,竭尽所能地追求治疗方案的最优解,被患者誉为“贴心医生”。

哪怕是晚期患者

也绝不轻言放弃

上周,武昌81岁的罗爷爷被家人转送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时,已是弥漫性肺癌晚期。老人咳喘不断,家人眉头紧锁,手足无措。

“先将肿瘤栓塞,血管打通后,再解决气道堵塞的问题,这样‘桥下流水、桥上通气’实现双通后,老爷子的症状就会明显缓解……”为老人查体并仔细评估病情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向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方案。果然,方案实施后便立即得到正向反馈,罗爷爷的咳喘好多了,家人的神色渐渐舒展。

但对胡轶来说,治疗远远没有结束,等为老人定制的Y型镍钛记忆合金支架送来,将和放射性粒子一起植入老人气道病灶处,更换掉目前临时支撑的直筒支架,这样不仅放疗更精准,也避免了对病人造成更大的损伤。

对于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来说,多一个方案,多一条路径,可能成为像溺水的人抓住的救生圈。“我们医生就是要找到最符合病人利益的治疗方法,我们有信心。”胡轶笃定地说。

抵达患者内心深处

与病人共渡难关

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生既是治疗者,也是管理者。在许多年轻医生眼中,治病似乎不是最难的,让病人坦然接受并积极配合才是最难的。而胡轶对病人有颗“菩萨心肠”,他的话总能抵达患者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处,让病人心悦诚服。

面对首次接诊的病人,胡轶问得非常细,从过往病史到家里养什么花草宠物,摆什么家具,不放过蛛丝马迹;碰到话多的病人,他会笑着让病人先理清需求,“没事,慢慢说”;若病人产生疑惑,他会随手绘图将气道与病灶形象呈现,用大白话帮助患者或家属理解。

上一台局麻气管镜手术,他全程像哄孩子一样,“我们要开始了”“你配合得很棒”。查房时遇到担忧的病人,他会在床边多站会,捏捏病人的手,掖一掖被头,拍一拍床栏……这些点点微光慢慢搭建起医患互信的桥梁。

他笑着说,其实年轻时也焦躁过,关键要换位思考。有一次,一位19岁的肺癌病人短时间做了4次CT,情绪失控,胡轶不能理解,自己躺进去试了试。“那种幽闭的气氛,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有多么无助。我们就是要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帮助,像他们的亲人。”(长江日报记者祁燕 通讯员马遥遥)

【编辑:余丽娜】

(作者:祁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