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法治惠民惠企十大品牌项目评选启动,等您来投票!

11月30日,市委法治办公布2017年度法治惠民惠企十大品牌项目候选名单,上周,长江日报公示全部候选项目,同时长江日报APP法治频道及法治武汉微信号上开通投票渠道,让市民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优品牌。

11月30日,市委法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法治惠民惠企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今年,我市共确定200个法治惠民惠企项目,其中157条直接由群众和企业提出,经过层层筛选,确定30个重点项目进行公示,最终评选出10大品牌项目,并向全市复制推广,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现实法治需求,让更多市民、企业受益,让市民享受更美好生活。

据了解,10月,长江日报法治文化传播中心已组建“法治惠民惠企市民体验团”,深入现场体验项目实效。

投票请关注长江日报APP及法治武汉微信平台,投票将于12月10日截止。(投票链接:2017年度法治惠民惠企十大品牌项目评选投票,若投票无法打开,请复制在微信后进行)

法治惠民惠企十大品牌项目候选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千名律师服务千家企业项目(市司法局)

项目简介:组织律师事务所通过举办论坛、讲座、走访等各种形式为企业“把脉问诊”,发布首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56个法律服务产品,推出37个专业服务团队。今年以来,共有945名律师参与惠企活动,举办192场惠企讲座(论坛),服务企业1336家。其中,595名律师正式签约1196家企业,新增243家企业与律师签订了新的服务协议,助力新民营经济发展。

项目名称:“阳光司法”项目(市法院)

项目简介:坚持以公开促公正,对可以上网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武汉法院门户网站、手机APP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上同步公开,今年共上网公开裁判文书128101份,上网率89.86%。大力推进庭审直播,市法院所有审判庭均可实现同时在线直播,今年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6500件次,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庭审”。

项目名称:普法惠企促招商项目(市商务局)

项目简介:编印《武汉市招商引资法律服务指南》,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政策解答服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百余场次。开通“招商武汉”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招商新闻、招商政策等信息,上线以来共发布信息1500条,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家粉丝,关注人数破5万。今年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家,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000亿元,同比增长37.4%。

项目名称:电子身份证件卡包项目(市公安局)

项目简介:依托公安云,开发电子身份证件卡包系统手机应用软件,集成虚拟的电子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行驶证、驾驶证,通过身份证号一号索引,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安证照信息服务。公安线上的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扫描登录,为6万余大学生落户提供了身份认证服务,APP用户数达到500万。

项目名称:旅游维权伴你行项目(市旅游局)

项目简介:在全市旅行社开展守法经营宣讲会,细致讲解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服务规范,先后培训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同时,在各大媒体平台开辟“市民旅游大讲堂”专栏,每季度发布“旅游红黑榜”,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普及旅游维权法律知识。今年,共受理旅游投诉304件,处理率100%,累计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31万余元,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项目名称:加油站“你点我查”项目(市质监局)

项目简介:通过《长江日报》公布全市382家加油站名单,市民通过长江网网站点击“最想检查的加油站”,遴选出消费者代表,邀请行风监督员进行现场检查观摩,活动抽查合格率100%。同时,在监督检查中首次采用网络直播形式进行全程报道,首播就近20万点击量。该项目是“社会共治”新型监管模式的一种探索,实现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市民三方的互动和沟通。

项目名称:预防职务犯罪邮路项目(市检察院)

项目简介:以预防职务犯罪、维护人民权益为目标,发动全市1600余名邮政投递员沿着1200多条邮路,重点围绕“大学+”发展新模式、“精准扶贫”战略、新民营经济发展等持续开展警示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在全市176个邮政网点和120块电子屏上推送播放廉政短片和警句,受教育者达20余万人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预防职务犯罪服务网络。

项目名称:“同心律师服务团”项目(市委统战部)

项目简介:以“助力新民营经济,服务法治化建设”为己任,发挥专长优势,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广泛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活动,率先向社会发布首批7类56项法律服务产品,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已与9000余家民营企业签订法律服务意向书,共提供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法律会诊5000余次,参与商务谈判1.7万余次,提出建议1.3万余条,挽回经济损失36亿余元。

项目名称:法治进课堂项目(市教育局)

项目简介:邀请18名检察官组建巡讲团,以互动式授课、组织表演情景剧、举办模拟法庭、讲述法律小故事、开办家长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涉及校园欺凌预防、留守未成年儿童自护教育、网络犯罪预防与网络安全教育等多场法治宣讲活动。今年法治进校园活动共开展普法宣讲110场,参与学校579所,受益学生40余万,推进了青少年学生源头普法工程。

项目名称:公益调解中心项目(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项目简介: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成立长江日报人民调解中心,分别在长江日报、江汉区人民调解联调中心、法院、社区设立调解室,在长江网、手机上开通调解平台,组织社会专业力量对涉及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劳动纠纷等8大类纠纷,为市民群众提供专业调解和法律服务。先后受理纠纷2897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10件,化解隐患纠纷1008件,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达69%,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

项目名称:“康康姐”食品安全宣传项目(市食药监局)

项目简介:集结食品、药品、法律领域专家团队,通过小说、漫画、脱口秀、情景剧、动画片等形式,广泛普及食药安全和法规知识,现已构建集微信、微博、微官网、头条号于一体的新媒体矩阵,以年超500万+阅读量、10万+康粉朋友圈、1000+微信微博和100+宣传教育基地,形成监管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媒体各方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食品安全宣传模式和监管机制。

项目名称:专利执法保护项目(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建成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工作,实行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体化。充分发挥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热线、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中心作用,全年接听咨询投诉电话1000余次,中心服务企业群众200余人次,测评满意率100%。同时,加大打击力度,共查处假冒专利案件402件,按期结案率100%。

项目名称:物业纠纷调解项目(市房管局)

项目简介:在各区设立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建立公示、登记、报送制度,受理各类投诉,化解物业矛盾纠纷。同时,建立法律专家库,接受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当事人咨询,应邀参与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先后成立13个区级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和9个物业调解纠纷工作室,组建2924名住宅小区调解员,受理物业纠纷576起,成功调解554起,调解成功率96%。

项目名称:便民办税一网通项目(市国税局)

项目简介:用网上申报,解决每月一次的申报麻烦;用网领发票、网上代开、专票网上勾选,让使用发票高效快捷;用涉税事项网上办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系统解决纳税人各类办税难题;用微信缴税,改变排队缴纳车购税的历史;通过推行“无纸化管理”和打通支付系统电子退税流程,成功实现退税款“1小时”到账。今年,全市纳税人网上办理国税业务量占比超过70%。

项目名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项目(市工商局)

项目简介:在全市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制度改革,涉及改变核准方式、下放管理权限、申报规则等七个方面,申请人可通过企业名称智能申报系统,进行自主申报、自助查询、自动比对,无须预先核准,名称登记与设立登记合并受理。今年通过该申报系统共办理登记93280件,日均申报办理名称登记、查询数量15000余件,解决了企业名称资源紧缺,“起名难、效率低”问题。

项目名称:“红色引擎”法律服务全覆盖(江岸区)

项目简介:为“红色引擎”提供法律服务,组建17个“律师法律服务团”,打造“十分钟法律服务圈”,实现“一社区一律师”,与居民群众“天天有约”,为社区、业主、物业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性、全方位”法律服务。全年共开展法治宣讲和各类“普法惠民”活动3934场,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8604次,服务80余万人次。

项目名称:矛盾纠纷三调联动项目(江汉区)

项目简介:培育、升级、整合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资源,形成以区联调中心为龙头,街道调委会为主导,社区调解组织为基础的多层次、多领域、规范化的调解组织体系,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员共享和全区联动的整体合力。共设立行业性专业调委会10个,先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44起,提起司法确认200起,调解协议履行率100%,受到国家司法部表彰。

项目名称:“家事法庭”项目(硚口区)

项目简介:创设“七步诊疗式调解法”,引入婚姻情商和婚姻质量评估机制,为双方制定更具个性化的调解方案,帮助当事人消除误会偏见、促进互谅互让,最大程度地修复夫妻关系,提高调解成功率。今年,法庭已对85件案件采用了婚姻情商初评及问卷调查,并成功调解60件,审理家事纠纷2500余件,调撤率达80%,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交流。

项目名称:法治广告进电梯项目(汉阳区)

项目简介:将法治文化与电梯文化相结合,以群众易于接受、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的广告形式,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同时建立法治公益广告按季更新制度,整合全区资源,持续营造法治氛围。全区30个小区1045部电梯全部安装了法治公益广告板,依托商场、写字楼、居民楼电梯广告屏,滚动播放法治公益广告,实现了100%全覆盖。

项目名称:互联网+法律志愿服务项目(武昌区)

项目简介:由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宫步坦发起成立,600余名法律服务者驻点“问诊”,通过开展“法在社区”“法在援助”“社区说案”等公益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和弱势群体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搭建“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为法律专业在读大学生及毕业生建立法律实务交流平台,更加高效地与法律实务机构对接,为其留汉提供“创业热土”。

项目名称:纳税人维权中心项目(青山区)

项目简介:在全省率先打造青山区、化工区国税地税联合办税新模式,以“纳税人学校”“纳税人之家”“李桂平工作室”为依托,针对企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对每一个企业实行“一企一策”,解决群众涉税涉法矛盾、开展税法宣传活动、提供无障碍便捷服务。今年,维权中心处理12366转办的各类投诉、咨询、建议110余件,电话回访纳税人280余户,满意度100%。

项目名称:“指尖上的法治课”项目(洪山区)

项目简介:推出“指尖上的法治课”及延伸栏目“秦雨有‘画’说”,每周聚焦一个法律知识点,结合时政热点剖析典型案例,将安全自护小常识编成漫画,通过新媒体客户端同步推送给青少年及家长,提示青少年防范风险。手指轻轻一点,法治小故事跃然“屏”上,让法治教育触手可及。今年已发布28期,受众数超10万人次。

项目名称:“村村响”法治广播项目(蔡甸区)

项目简介:依托农村广播平台以一日一法、一日一案、一案一评的形式,讲解法律常识、发布治安警情、告知防盗防骗技能,发布法律援助及各类法律法规常识、案例,内容风格面向农村、针对农民、重在“农味”,提高农村群众知法守法意识。广播内容由全区各行政执法单位提供,区新闻中心统一编辑、制作、录音并远程控制播放,全区288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项目名称:医疗机构二维码监管查询项目(江夏区)

项目简介:探索互联网+卫生监督模式,建立医疗机构信息查询平台,患者就诊前通过扫描相应的二维码登录网站查看医疗机构或经营单位的基本信息、机构信息、从业人员资质信息和相应的卫生监督信息。全区163家公立、民营医疗机构,255个村卫生室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二维码监督查询,搭建了卫生监督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项目名称:三维法治进社区项目(东西湖区)

项目简介:推进“自治、共治、创治”三维法治进社区,由1148名社区骨干组成“网格服务团队”,每年开展2次开门评议社区活动,搭建居民广泛参与的听证会、恳谈会、网络议事会平台,保证居民对社区重大事务享有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各社区设置法律公共服务点,全年开展社区法律讲堂15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11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6770件。

项目名称:“惠心·骄阳工作室”项目(黄陂区)

项目简介:积极打造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圆梦大学生”和“温暖留守儿童”行动,深入推进“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12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并与团区委建立心理咨询共建基地,关爱留守儿童500余人。今年,未成年人案件数较同比下降31.2%,未成年被害人案件数大幅下降。

项目名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项目(新洲区)

项目简介:拓展对接“智慧新洲问津云”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区、街镇(部门)、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实现80%业务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开展法律援助精准扶贫,做到应援尽援。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86件,法律援助事务2341件,公证事项5000余件,提供法律意见256条,参与调解纠纷181件,开展法治讲座217场,惠及群众近万人。

项目名称:光谷落户直通车项目(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项目简介:在全区推进“放管服”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针对“户籍新政”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落户业务量激增实际,依托“光谷落户直通车3.0”平台,实现大学生落户“网上申请、智能筛查;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短信告知、快递送达”,为落户大学生提供“全流程网上办理”的闭环服务。共办理大学毕业生落户17265人,同比增长10倍,占全市总量的25.2%。

项目名称:产业经济巡回法庭项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

项目简介:发挥产业经济巡回法庭的作用,建立涉企诉讼绿色通道,采取快立案、快保全、快审结的方式高效运转,平均结案周期比过去缩短32天。结合企业性质、经营方式为其量身定制法律服务举措,先后开展走访70余场次,帮助企业规避合同风险30余次。今年共受理涉企案件4392件,结案3873件,结案率84.8%,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6.5亿元。

项目名称:东湖水域安全知识普及项目(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项目简介:采取游船经营(管理)单位自查整改和现场取证及时纠错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管理力度,安排专人每天不定时巡查,重点检查游船违规经营和从业人员安全行为意识。今年以来共劝阻违规行为125余起,取缔无证船只8艘,治理违规经营船只16艘,确保了东湖水域安全。

(作者:冯劲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