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教师陈澜:她被学生称作“十级捉虫学者”

长江日报8月19日讯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陈澜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她被学生称为“十级捉虫学者”,连论文中的标点符号错误她都不放过。在陈澜看来,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要养成在细微之处也规范使用中文的习惯,这是她和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


陈澜。通讯员李田 摄

2009年,陈澜通过选拔,作为一名汉语志愿者被派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她仍然记得,出国前,汉办老师说:“每个出国教学的汉语志愿者都是一面流动的五星红旗。”这句话直到今天也在激励着她,也促使她下决定要做一个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老师。    

2015年,陈澜进入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成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在学校里,她负责“华言社团”,搭建起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外国学生用筷子、包饺子、看汉服秀,带着外国留学生领略中国文化之美。她还开设了公众号“华言微语”,用英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分享汉语字词辨析,辅导留学生学好汉语。

陈澜。通讯员李田 摄

在学生眼里,陈澜老师亲切开朗,善解人意,但一提到专业论文,她又立刻严肃起来。不论是指导学生科研项目,还是修改学生学业论文,大到科研方法、理论,小到书面写作的标点符号、引文格式,都细心修改,耐心订正。两个书名号之间不需要再加顿号、“等”和“等等”使用方式不同……学生已经反复检查的字句也会被她一眼看出问题,她被大家称作“十级捉虫学者”。陈澜认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未来可能将走出国门,向世界散播汉语文化,注重文字细节,哪怕标点符号都要规范使用。这应该成为他们的习惯,也是一种责任。

升入大学后,面对更加开阔的世界以及更加多元的价值取向,很多大学生会有些迷茫。陈澜给自己定下“三一”工作计划:每周和学生谈话一次,每周和学生“约饭”一次,每个月走访寝室一次。她如朋友一般,在一次次主动沟通中帮学生梳理内心,清晰目标。陈澜不跟大家“煲心灵鸡汤”,而是教学生们合理定位、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对于大学生来说,我的角色是一个‘同行者’。我会尽我所能给学生一些指引,陪他们走好面向社会的一步。”有些学生毕业后,也会主动跟陈老师联系,聊聊近况,说说当下的困惑。在不少学生的心中,陈澜具备他们以后最想成为的“好老师”的品格,是他们最想成为的人。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胡慧怡 记者刘嘉)

【编辑:舒筱】

(作者:刘嘉 胡慧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