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挡生意不挡光,树间刚好停辆车, 三阳路“磨”出一片城市森林

三阳路两边的法桐行道树形成一条深邃的林荫道。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日报8月20日讯 这些天,只要不下雨,太阳就强到刺眼。不少市民从三阳路地铁站口进进出出,骑个单车上下班,或是漫步行走,道路两旁法桐茂盛,凉爽宜人,几乎感觉不到炎热。    

这条“垂江绿廊”的建成,是规划、园林、地铁多方努力,和沿街商铺商户不断“打商量”的结果。尽量开掘出更多的空间植绿,让这里成为武汉行道树排数最多的路段之一。

这条垂江绿廊有着多达7排的行道树

三阳路两边的法桐行道树形成一条深邃的林荫道。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在武汉,较窄的路一般有两排行道树,宽一点的,大约3、4排。而三阳路(中山大道—京汉大道段)却有7排行道树。

19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这条长近百米的路段上,中间的双向六车道干净整洁,两旁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也十分宽敞。四条分车带上,各种有一排法桐,此外,西侧的临街商铺人行道上还种植了两排无患子,东侧种植了一排无患子。

记者了解到,三阳路垂江绿廊项目,于2017年底借地铁7号线三阳路站施工契机开工,2019年初完工。项目范围主要在三阳路(苗栗路至左岸大道段),长1.23公里,还包括中山大道和解放大道与三阳路交会附近的部分路段。

三阳路机动车道南侧,四行高大的行道树形成一处小森林景观。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该项目绿化设计负责人、市政设计院主任工程师梁发介绍,在这一区域内,绝大部分路段的行道树排数达到4排及以上,最多达到7排。

70多岁的黄奶奶和朋友们有说有笑走在人行道上:“我们天天来。小区没这里宽敞,公园没这里近。这里树多,花多。”

为什么三阳路这么多排行道树?梁发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是“现代化、创新化、生态化”,为了让街景和市民生活相融通,他们将商铺前的空间纳入改造范围,充分利用空间种植高大行道树。

“利用商铺前的空间,我们至少多种了上百株树。”

调整间隙,保证每两棵树间刚好停辆车

商铺门前就是小树林。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大树虽好,但会遮住商户招牌,还会影响停车位,这些都是难题。

“如果遇到阻力就放弃,那可能一排树都种不下去。”施工负责人花木公司部长陈凯介绍,他们和设计师、规划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和商户们打商量,不断调整设计施工方案。

谢先生酒店的大堂经理记忆犹新,为了在酒店门前种树,工作人员三次上门沟通。“我们酒店停车位本来就不够,门前如果种树,顾客们停车将更加不便。”后来他们提出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调整行道树之间的间隙,保证每两株树之间刚好能停进去一辆车。“现在经常有顾客开玩笑说,我们的停车场自带天然遮阳棚。”

商铺门前就是小树林。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三阳路银行集中,多家银行均提出,原先规划的绿化带,阻挡了运钞车开到银行门前。于是梁发立即调整,去除绿化带和中层灌木,只保留大树,还加固了银行门前的基础铺装,使之能够承载机动车的重量。

国酒茅台店的郝老板说,他的店铺是东南朝向,多亏了门前种的一株榉树,他们在炎热的夏天多了一抹清凉,秋天榉树黄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正是因为商家们退让一步,行道树才能种下去。我们后期在管养中,也会通过修剪,让行道树尽量不遮挡商家的招牌。”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的骨架和魂脉都在,而且挺得更直了

三阳路机动车道南侧,四行高大的行道树形成一处小森林景观。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老汉口片区的法桐行道树大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夏季荫浓,冬季透光,一张张似大手掌般的梧桐叶融入了几代人的记忆。近年来,三阳路因周边旧城改造、道路扩宽、地铁和过江隧道建设,不得不移走大部分法桐。

为了重拾历史记忆,在新的行道树选择上,除了少量无患子、榉树等乡土树种,法桐仍作为骨干树种。并在苗木选择上,特选了一批树形挺拔、分支点齐整的优秀法桐苗源,保证形成良好的道路行道树景观。

60岁的武汉市布衣参事胡全志对行道树比较关注,还是武汉两届“最美林荫路”评选活动的评委之一。

对于三阳路的法桐回归,他很高兴。他说,法桐在武汉种植历史悠久,并兼具实用和景观性,十分受老一辈人的喜爱。道路宽了,楼宇高了,高架起来了,隧道开通了,城市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在老一辈人眼里,三阳路可能变得陌生了,但重新伫立的新法桐,让记忆依旧鲜活。

“城市不断发展,但行道树是不变的绿色骨架。我很高兴,城市的骨架和魂脉都在,而且挺得更直了。”(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吴晓 赵银斐) 

【编辑:张玲】

(作者:杨晓雨 李永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