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公园建设需要更大想象力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武汉正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致力于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武汉园林和林业局近日宣布,未来5年将新改建10个自然公园、20个郊野公园、100个综合公园、300个社区公园及口袋公园,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公园全面建成。

这么多公园,除了完全新建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进行改建,这就给人很大想象空间。所谓改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拓展面积,二是从品质上进行提高。提高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包括增植花木、增加园林内涵、提升审美价值,当然还包括在那些大型公园内适当规划、建设及运营必要的服务于游客需要的服务设施。这样可以实现公园内涵与功能的双提升。

从过去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到现在打造生态园林城市,主要建设标准都是绿化指标,有个说法叫“推窗见绿、开门赏花”。但园林概念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是人化的、经过工程建设、改造了的自然,而不仅仅是一块绿地、有花有草有树那么简单。比如中国古典园林,必有亭台阁榭、假山池沼,融花木、建筑、意境等于一体,富于人文气息。今天的公园在内涵、功能上,很多方面和古典园林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今天武汉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改建那么多公园,自然不能弄成千篇一律,公园最好要各有特点和风格,可以实现几百个公园不重样。如果各得其妙,大家游遍武汉的公园不会有重复感和审美疲劳。就像苏州园林,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一个个看去各有特点。武汉的公园也应当因地制宜、“因材施治”,使每一个公园具有自己的特有内涵和特点,做到“一园一品”。

新建公园也好,改建公园也好,不应当是数量型复制,也不是弄出某种变化就行。过去,由于认知存在时代局限性等原因,公园主要是植树种草。而中国古典园林是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感受。现在经济发展为我们造园提供了强大的实力,造园应更强调各种元素和艺术技巧、手法的运用,强化公园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功能。

以武汉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公园为例,过去是绕着湖泊修条环路、栽种树木,就成了湖泊公园。但湖泊是造园的最好借景,在这个造园条件上,武汉在国内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武汉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可以围绕中心城区的40个湖泊好好做做文章,选择若干地方,借鉴园林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通过精雕细琢,把它们打造成富于人文气息和个性特征的湖泊园林。

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放飞想象力,强调“国家级”,在生态与园林两个维度上一齐发力。40个湖泊、数百个公园,它们是武汉特有的绿水青山,值得我们用心用力,建成经典传之后世。

相关报道:

推窗见绿、开门赏花,未来5年武汉将建300个口袋公园

【编辑:邓腊秀】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