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持续一夜的暴雨,早高峰前,全市路段无一处积水

经过一夜暴雨黄浦大街没有积水,车辆正常行驶。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长江日报8月24日讯 24日凌晨4时30分,武汉公交集团二公司安全员史晓泉起身下床,匆匆洗漱后,迅速下楼发动自己的私家车。

持续一整夜的暴雨,令他辗转难眠:根据灾害天气预案,他要赶在公交线路开班前,开车提前探路,全面了解黄陂新城区道路通行情况。

当天凌晨,公交二公司30多名安全员,像史晓泉一样早起探路,确保头班公交安全发车。

昨夜今晨,气象部门连发9条天气预警,全市累计最大雨量为143.6毫米,最大小时雨强为62.1毫米,一场积极应对暴雨的主动战,在全市有序展开。

9条天气预警 各部位全方位应对

24日早高峰,汉口范湖和唐家墩路口路面交通秩序井然。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24日8时,市民吴晓平驾车途经汉口黄浦大街,车流顺畅有序。

从家里出发前,他还纠结是开车还是坐地铁,一整夜的暴雨会不会因为道路积水而堵车?

当天早间,武汉市水务部门发布消息称,全市局部出现的13处轻微积水,经及时抢排均已消退。全市早高峰交通平稳。

一些浅睡眠的市民感觉到,这场雨几乎是下了整整一晚,直到早上才有所减弱。

23日晚,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城管做好应急准备。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气象部门称,汉口中心城区的这一轮暴雨,大约从昨晚11时40分左右开始到来,并且随着雷电的频繁发生,雨越来越大。

轰隆隆的雷声伴随着闪电,一场暴雨半夜来袭,昨夜今晨我市连发9条天气预警,其中有2条暴雨红色预警、6条暴雨橙色预警,提示这场雨雨势较大。

水务部门通报称:23日开始的大暴雨,暴雨区主要位于蔡甸、东西湖、黄陂南部、新洲东部和南部、中心城区、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累计最大雨量为143.6毫米(东西湖区常青路站),最大小时雨强为62.1毫米(东湖风景区欢乐谷站,24日0—1时)。中心城区雨量,汉口片区77~115毫米,汉阳片区92.3~95.8毫米,武昌片区94.2毫米。

接到气象预警后,23日晚至24日凌晨,市领导坐镇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调度全市排涝工作。各区防办领导坐镇区防指,指挥调度。

23日晚,在暴雨中行驶的排水抢修车。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各区防指、市防指各成员单位按照《武汉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和响应要求,科学研判会商,严格落实防汛排涝责任,细化防汛排涝应对措施,加强防洪设施巡查值守、积水点抢排、交通疏导、抢险救援等相关工作,及时上报各类防汛排涝信息,全力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确保武汉防洪排涝安全。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组织人员兵分七路,对全市强降雨天气应急准备工作进行抽查。全市供水、供电、供气、地铁、公交等重点城市运行保障单位均按照预案进行了应急准备。

武汉供电公司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对重要输电通道、重点变电站、低海拔变电站、城市公用泵站供电线路加强巡视和检查,各输电、变电、配电、通信信息专业抢修队伍及各区级供电公司应急基干分队24小时保持待命状态。

8月24日上班早高峰,记者探访武昌涵洞、隧道、高架桥,无渍水。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市燃气集团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排查,针对前期排查的159处风险源一对一制订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各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水设施进行清理,各级燃气抢修队伍24小时备勤待命。

强降雨期间,全市水务部门共出动巡查值守人员1800余人次,各类抽排设备、车辆500余台次。全市泵站抽排水量4050余万方。25座小型水库正常溢洪,整体运行情况平稳。

排水队员连续值守易积水点15天

敖俊在值守现场。

23日深夜临近转钟,伴随着一阵电闪雷鸣,常驻易积水点位万松园路“老三栋”的敖俊,迅速招呼同事检查泵机情况、查看管道水位,随时准备抽排。

敖俊是江汉区的一名排水队员,他和同事已在此值守了15天。

“今天一整天都十分闷热,是大雨快要到来的前兆。”敖俊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虽已过梅雨期,但时不时“拜访”江城的暴雨天气总让他精神紧绷。“一接到气象预警,我就睡不好觉,担心“老三栋”这个点位出现问题,影响居民出行,这段时间尤其如此。”

“老三栋”地势比周边低近1米,以往,遇上大雨天气,居民只能蹚水或是在积水中垫石块出行,如今每临近下雨,都有排水队员在这里值守,这里的居民放心多了。

24日凌晨1时30分,随着雨势渐大,“老三栋”管道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高。敖俊迅速和同事将3台泵车同时开启,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震耳欲聋。

汉口唐家墩,水务人员将应急抽水设备安放到位,做好随时启用的准备。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一边注意易积水点位管道的水位,一边查看另一侧箱涵的下水速度,敖俊与同事尽管身穿雨衣,在噼里啪啦的雨点中,他们的头发、衣服很快全部透湿。

“这种状况是我们排水队员的常态。”敖俊告诉记者,从8月9日至今,敖俊与同事就这样一直坚守在此,“等雨来、盼雨去”。与之相伴的是守在一旁的3台泵车和1台工程车。

“为了让居民早上出行没有障碍,我们将应排尽排,确保“老三栋”这里雨停积水退,市民通行顺畅。”敖俊说。

与“老三栋”一样,江汉区天一后街也是一个易积水点,“这里地势最低点比中山大道要低2.5米,碰到降雨量急很容易积水。”在这里值守的排水队员李仕伟说。

23日深夜,天一后街的路灯下,李仕伟正和同事一起利用泵车抽排积水。

23日晚,江汉区水务人员在华安里铁路涵洞排水、值守。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若遭遇暴雨,这里的地下管网自排能力难以满足排水需求,李仕伟介绍,“不上泵车的话,最低处积水要超过半,完全退水需要四五个小时。”

同一时间,蔡甸区排水队员覃诗界与同事此刻在新天大道古月路口已值守近8小时,为保证道路排水通畅,他与同事早早地撬开路边的箱涵,将里面的树叶等杂物清理干净。此次蔡甸区共安排32名排水队员携设备提前值守在各易积水点。

23日晚,为应对此轮强降雨来袭。市、区各水务部门严阵以待,在各个易积水点位“应排尽排”,确保全市无积水发生。

23日晚11时30分,应对暴雨,市政工作人员东西湖金银湖马池路用“龙吸水”加紧抽排。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公交“探路者”提前两小时查水情

“姑嫂树路道路通行情况良好……”4时40分,公交安全员史晓泉从长港路拐入姑嫂树路,到达石桥涵洞附近,他打开车辆应急灯,下车查看路面情况,确定道路无积水后,在公司运营安全微信群发布消息。而群里,早有同事提前上报了路况信息,最早一条路况信息是凌晨2时01分。

探路信息一经发出,微信群里立马热闹起来,和史晓泉一样前往市区各道路探路的同事纷纷秒回凌晨的实时路况。

公交工作群里凌晨就忙碌了。微信截图

加了一脚油门,史晓泉驾车前往金银潭大道、宏图路、盘龙大道等,一路过来,均未发现道路积水。

史晓泉说,前一天下班前,他就收到了公司启动的湖北省气象灾害三级响应相关预案,要求所有线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下雨时,主动上报异常情况,所有车辆下班时关闭门窗、高位停放、安全充电、平安收班。

24日早开班前,公交二公司30余名安全员上线,凌晨4时开始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探路,一旦发现道路积水超过20厘米,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改线方案,采取线路临时绕行、高底盘车上线、安全督导岗指挥等举措,确保公交运营安全,第一趟公交车准点发车。

在黄陂盘龙城探了一圈后,史晓泉继续开车驶往汉口北、府河大桥、竹叶山立交桥等地,每到地势低洼处,他都会点一脚刹车,下车查看,确定公交能正常通过后,再往下一个点出发。

凌晨5时23分,史晓泉的探路工作正式完成,“部分道路有积水,但是都不深,可以正常开班。”发布正常开班指令后,安全员又马不停蹄赶往附近公交枢纽站,协助一线司机们做好运营前的准备工作。

相较于史晓泉这群公交“探路者”,武汉地铁也提前做出应对暴雨预案。

23日下午,武汉地铁范湖站开展了一次防暴雨演练,工作人员在各进站口调试安装防淹挡板,并将防水沙袋移至离出入口最近的临时存放区。

当天,武汉地铁启动“公司—中心—车间(站区)—车站”四级联动机制,240座车站值班站长的巡站时间由2小时1次缩短至1小时1次,地势较低的出入口在暴雨时段实行专人值守,大暴雨期间,高架线路司机加强行车瞭望,关键区段采取人工驾驶、限速运行等措施保证行车安全;线网车辆段、停车场、变电所、风井等重点部位、关键设备实行专人值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抢险队随时待命,备好大功率抽水泵等防汛物资,如遇险情可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排险。

(文|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王怡人 杨丝涵 郭佳 通讯员廖宇智 袁俊 李丹 产启斗 万建国 付萍 稿件统筹|蒋立青)

【编辑:邓腊秀】


(作者:龚萍 王怡人 杨丝涵 郭佳 蒋立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