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经济冲刺“全年精彩”

长江日报8月25日讯 上半年武汉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实现“开局漂亮”后再取“双过半”,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近日,从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工业经济仍是稳中有进,今年1月至7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5%;工业投资增长52.6%,其中,技改投资完成500.7亿元,增长125.9%,高于全省15.4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7.7%,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7.1%,工业存量升级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指挥中心,可以查看区内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状态。陈卓 摄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华星光电t5项目、黑芝麻、上汽通用第三代电动车、创维MINI LED显示产业园等企业和项目落户,一批高质量项目的落户开工,产生了较好的带动作用,产业链协同效应已经显现;与此同时,武汉大力推进工业存量经济的提质升级,从目前企业运行情况来看,这些举措的成效比较明显,“武汉造”的竞争力仍在不断提升。

8月份以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进一步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强化统筹,精细精准服务企业,为武汉工业企业提供有效保障,奋力冲刺工业经济“全年精彩”。

产业龙头加速向新、向绿

城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去跑在前面,要不断增加武汉工业经济的“含新量”,增强武汉产业链协同效应,这样才能在发展中提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夯实制造业这块城市发展的“压舱石”。

8月22日,周末,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厂房里的机器运转不停,试验室内的工程师赶着为项目投产做准备。

8月初,疫情袭来,国家电投武汉绿动公司部分员工生活在封闭管理小区,另有70多名员工留在基地内,公司迅速组织封闭管理区域内员工居家办公,并就办公、就餐、交通、消杀、园区管控、信息上报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严格的防疫规定,对留在基地的70多名员工,公司组建了党员突击队,专门负责防疫物资分发、健康信息统计、核酸检测组织、餐饮保障、物资采买等,全方位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团队在居家办公期间,就在推演投产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为9月如期开工投产打下基础。”近日,国家电投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武汉投资的项目共分三期建设实施,一、二期就计划投资70亿元,用于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电堆等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产品研发及生产。这也是我国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将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武钢有限智能化工厂的中控调度室。

在汽车领域要跑出“武汉速度”。今年以来,全面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前不久,汉产新能源汽车旗舰品牌东风岚图,在43天内总计收到了3689台订单,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今年5月,上汽通用汽车全新Ultium智能纯电平台项目签约落户武汉,基于全新Ultium智能纯电平台计划到2025年推出超过10款国产新能源车型。

上个月,在湖北武汉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华中地区首只量产的车规级IGBT模块产品下线,智新半导体IGBT模块正式投产。目前,落户武汉的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一、二代汽车芯片已大批量生产,搭载这些芯片的智能驾驶座舱产品,使用于吉利、奇瑞、长安、宝腾等多个品牌的汽车上,累计用户量超过200万。

汽车是武汉第一大支柱产业,武汉经开区亦称“中国车谷”。近期,在密集走访一批武汉汽车产业集群企业时,发现武汉东风本田五大整车厂带来的产业链效应十分明显,它们往往是一厂落地,百厂云集,龙头产能恢复。两年多前,东风云峰签约落地武汉,全球超强度钢板加工领军企业日本上市企业东普雷株式会紧随其后,落地武汉;东普雷签约落户武汉仅半个月,全球领先的机床生产企业日本牧野株式会社在武汉投资10亿元,建全球首个汽车零部件精加工机床生产基地。

产业创新发力 制造业企业的身后有“推手”

未来产业在哪里?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近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10余家武汉在一级或二级市场上获得融资千万级以上的企业,发现一改以往消费娱乐互联网企业挑融资大梁的局面,制造业及工业互联网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这也反映出了当前及未来武汉经济的着力点会毫无疑问地指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武汉共有四方光电、菱电电控、中科通达、康圣环球四家企业上市,四方光电是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研发生产企业;菱电电控是全国两家能量产汽车核心零部件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企业之一;中科通达聚焦在智慧城市建设,是人工智能的新兴企业;康圣环球是中国大型高端医学专科特检服务检验集团,是武汉重点发展的大健康产业。这四家企业是制造业及数字经济场景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

产业创新力十足的武汉企业在二级市场受到资本青睐,无独有偶,在一级市场也是热度十足,今年以来,库伯特、聚芯微、唯柯医疗等武汉产业创新力强的企业更是受到一级资本市场的追捧,今年1月,武汉企业普罗格和库伯特就相继透露获得亿元级融资,记者发现两家企业均与工业机器人高度相关,普罗格主要布局智能仓储机器人,客户不乏工业企业;库伯特则是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世界范围内率先提出工业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公司。

不久前,武汉睿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化学诱导成体细胞药物。今年3月,同样在大健康领域的武汉智化科技获超3000万元A轮融资,该公司致力于用人工智能和化学大数据解决新药研发临床前的化学合成问题,以提高药企新药研发的效率,是国内从事AI赋能新药化学合成细分领域的先行者。

同样在芯片、传感器等集成电路领域,数家武汉企业更是获得数千万到数亿元融资,成为资本“宠儿”。今年,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数千万元;专注于MEMS传感器开发的武汉飞恩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恩微电子”)宣布超额完成2亿元D轮融资;全国领先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聚芯微电子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一举成为获得了三大手机品牌战略投资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

从以上获得融资的企业可以看出,制造业及赋能制造业的数字经济产业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热点,同时,有资本加持的武汉工业,也将获得更快发展。

据介绍,今年1月至7月,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4%,比2019年同期增长40.3%。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为了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造、创富生态,今年武汉市成立了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金融机构授信达到2000亿元,实现技术集聚、人才集聚、资本集聚,持续加快制造业企业赋能提质。同时,系统梳理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推动攻克“卡脖子”技术,并先后制定氢能、集成电路、区块链、5G+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武汉制造品牌计划等专项方案和政策意见,努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及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数智赋能 一批全球领先工厂脱颖而出

进入8月以来,中韩石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点项目建设,公司脱瓶颈改造项目预计于9月20日全面投产,实现年产11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

据了解,中韩石化乙烯110万吨年产能脱瓶颈改造项目是中石化及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42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三套装置新建及三套装置改造。

中韩石化副总经理李炎生说,这次脱瓶颈攻坚改造,投资省、见效快,改造以后,新增乙烯产量投资成本比新建乙烯成本也降低20%,并且拓宽了乙烯原料的渠道,有利于油转化,降低成本油消耗。这次改造对中韩石化“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得益于智能化改造,今年上半年,博格华纳武汉工厂产值超4亿元。”该工厂负责人介绍,博格华纳武汉工厂的二期项目已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将引进至少两条全球最先进的“三合一”驱动电机生产线,将满足市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近年来,武钢有限、联想武汉基地、东风本田、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长飞光纤等一大批武汉企业正在掀起智能化改造风潮,通过智能化改造,武汉的工厂更加透明,更加绿色,更加智能。

2019年武汉实施了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工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升“武汉造”的核心竞争力,让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更加低碳环保、产品质量更好而成本更低。

智能化改造的意愿越强,也证明企业对于未来的市场预期越好,能够获得预期收益,才会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力度。

华星光电武汉工厂。

武汉推进智能化改造的力度空前,去年5月以来,每周一场武汉智能化改造推广会,风雨无阻,连续举办了54场,深受企业好评;在政策力度上,对于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予以大力支持,市级财政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也是武汉企业能够获得的金额最大的支持政策,并且,今年以来,省、市、区在资金政策上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联动效应已经凸显,继湖北省出台资金支持政策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东西湖区、江夏区等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配套,大力推进辖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有些区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最高补贴金额近1亿元,力度前所未有。

近几年,一批智能工厂脱颖而出,武钢建成5G钢厂,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获评全球“发展中的灯塔工厂”,裕大华纺纱车间成为夜班无人值守的“黑灯工厂”,延锋安道拓武汉工厂的运营费率在其全球109家工厂横向对比中做到了最优,全国首条5G生产线在武汉虹信车间诞生,越来越多的工厂正在投资建设智能化的二期工厂。

“打伞干活”落在实处 全员出动保障工业经济正常运行

8月初,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迅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细化落实市区经信部门行业主管责任、企业防疫主体责任等“四方责任”,同时市局领导班子全员出动,分赴东湖高新区、临空港开发区、黄陂区、新洲区、青山区、江岸区等,对华星光电、京东方、中韩石化、武生所、光明乳品、阳逻电厂、亚东水泥、仟吉食品等重点企业进行服务指导,把“打伞干活”精神落在实处。成立工作专班,定点服务武汉经开区、江夏区等重点区域,为封闭管理区域内200余户重点工业企业和配套企业解决了交通管控、物资运输等问题,有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今年以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把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带着企业开拓市场,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今年7月,武汉市政府为制造业企业开拓市场,在全球第一大港宁波举办展销会,云羽钢琴董事长祝丽到展销会上为品牌站台,他说,现在出口恢复缓慢,赶到宁波来参加展会,就是为了开拓国内市场,计划在宁波市场上3年达到5000万元的年销售额。

联想武汉工厂。

“武汉造”生产出来了,更要卖得出去,今年以来,“武汉时裳产业荟”“武汉名优创新产品(宁波)展销会”等活动相继举办,持续畅通市场循环,政府为“武汉造”背书,主动带着企业出门找市场。

“今年6月,该项纪录再次被刷新,整机出货超410万台,员工人数也创下了建厂以来的峰值,达16900人。”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总经理齐岳介绍,每天,在联想武汉基地有超10万部手机下线,然后从武汉飞向拉美、印度、东南亚、俄罗斯等世界各地。

让企业吃定心丸,今年初,武汉就明确企业优惠政策“不打折”,出台了19条促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政策措施,聚集财力,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加大工业企业成长的奖励力度,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1月至7月,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99户、净增98户,达到3047户。

(撰文:武经宣)

【编辑:肖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