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贫困中自学成为篆刻艺术家



11月27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车都阳光基金举办“爱心大接力·慈善一日捐”活动。36位来自神龙小学的少先队员捐出他们一天的零花钱。长江日报记者康鹏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7日讯  “感谢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让我们真正成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今后我没了后顾之忧,将更加专心创作。”

11月27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车都阳光基金举办“爱心大接力·慈善一日捐”活动。48岁的残疾人篆刻家何远松表示。



何远松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却自学成才。长江日报记者康鹏摄

此前,由于赖以维生的主业——钟表修理日渐萎缩,他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武汉开发区民政部门和车都阳光基金的帮助下,他得以解除后顾之忧,坚定了生活和创作信心。

何远松出生在汉南东城垸农场,这里是武汉最偏远的农村之一,从小家庭困难,还得了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为了谋个生路,很早,父母便让他学修钟表。

1987年,17岁的何远松在报纸上首次看到篆刻作品,觉得很好看,便尝试着自学。“没有印石,我就在麻将上刻,没有刻刀,就把大头针折断,再磨成刻刀。”何远松介绍。

勤学苦练,很快小有所成。1992年春节,21岁的何远松刻了一幅“寸草春晖”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稿给《长江日报》文艺副刊《江花》,意外发表。从此,这位业余爱好者坚定了信心,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11月27日,何远松向车都阳光基金赠送篆刻作品——大爱车都。长江日报记者康鹏摄


他的篆刻水平突飞猛进,作品5次入围最高规格国展,3次入围最具权威的西冷印社大展,是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唯一的中国书法协会员。在武汉篆刻圈子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

2013年起,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何远松的修表生意日意没落,原本只能勉强维持的生活,渐渐陷入困境,篆刻创作也遭遇瓶颈,他一度十分灰心。

此时,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民政部门得知情况,为他办理了低保,区文化馆给他配了电脑,还为他请来专业老师上门指导。2017年,车都阳光基金成立后,也对他予以资助。

“社会的帮助让我感到温暖,激发了我的斗志,让我活在希望之中。”何远松表示,如今,他每天都在不停地篆刻,他希望,今后能加入篆刻界的最高组织——西泠印社。

据介绍,2017年11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成立“车都阳光基金”,对突发事件导致贫困、在享受了国家相应救助政策后,仍未摆脱困境的人群,进行二次救助、二次“兜底”。

成立一年时间,车都阳光基金共获得174家捐赠单位的爱心捐赠,筹集了4967万元的爱心基金。截至2018年11月份,共救助急难对象61户,发放救助资金199.06万元。

27日“爱心大接力·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募集了善款112.48万元。神龙小学五年级学生陈怡然也捐出了5元零花钱,她表示,“5元钱虽然不多,但是我所有的零花钱。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人的人,我很快乐。”(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张智通讯员 张敏 孙亚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