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粪追踪,他们像考古一样捉虫

长江日报8月25日讯 8月,武汉树木“头号杀手”天牛幼虫正位于树干浅层,接下来,它们将一路大开“吃”戒,向着树干深处进发。19日起,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全市街道、公园均抢抓最易掏挖时机,对天牛幼虫进行地毯式搜寻。截至24日下午5时,全市共掏挖天牛幼虫近2万只。目前,掏挖工作还在进行中。    

小小家伙专啃树干

一株法桐上最多有六七条

江汉区园林工人正在掏挖天牛。肖茗予 摄

25日上午10时,长江日报记者在江汉区新湾五路看到,3名专业技术工人正在法桐上寻找天牛踪迹。“有新鲜粪便,还有不少虫孔,这附近绝对有一只。”现场负责人丁静一边观察,一边指导工人轻轻撬开树皮。只见一条被啃食过的虫道顿时暴露在眼前,在狭长的虫道尽头,“罪魁祸首”终于现身。他们将一条通体白色的幼虫夹出来,然后彻底清理虫道,最后涂上愈合剂,促进树皮伤口愈合。

天牛是一种蛀干害虫,其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活动,啃食出一条条“小隧道”,轻者造成被害植株树势衰弱,受病菌侵害,重者造成植株遭风折断或直接导致树木死亡。

在武汉,天牛品种主要为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前两种天牛取食范围较广,法桐、栾树、红枫、蔷薇科植物都被它们取食,云斑天牛则主要取食柳树,桃红颈天牛主要取食樱花、梅花、海棠等蔷薇科树木。

“在武汉数量较多的行道树中,法桐受危害最严重,最多的时候,一株树上能掏出六七条幼虫。此外,栾树也较易受到危害。”市园林和林业局绿化养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防止它们跨区“逃窜”

今年开始,全城同步“围剿”

虫道里的天牛幼虫。肖茗予 摄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天牛幼虫正位于树干浅层位置,是最好的掏挖时机,等到九十月份,它们会蛀入树干更深处,来年五六月份,它们羽化为成虫飞出后,将更难防治。

近年来,武汉各区都在采取相关措施,灭杀这一害虫。2017年起,江岸区、江汉区、武昌区等区都陆续将天牛防治立为专项工程,进行全区统防统治。2019年起,青山区也开始大规模掏挖天牛,并且在摸索中积累经验,采用铁丝和钢钎自制人工掏挖四件套,大大提高掏挖效率。而今年,市园林和林业局统一调度,各区街道和公园同步行动,展开了武汉最大规模的“捉虫”行动。

市园林科研院植保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董立坤说,为了避免出现未防治区域害虫向已防治区域扩散,开展全市同步防治、集中围剿很有必要。

5天共掏挖2万只天牛幼虫

每只天牛最多能产50粒卵

为伤口涂上愈合剂。肖茗予 摄

“根据天牛的生活习性,人工精准掏挖能够有效降低天牛种群数量。”董立坤介绍。天牛的繁殖能力很强,且以质取胜。根据天牛取食营养的情况,每只雌虫可产卵20—50粒,且存活率很高,每粒卵基本上都会变成一条幼虫。幼虫羽化为成虫后,又会开启新一轮繁殖。

19日至25日,在全市街道和公园,出动近2000名园林工人,共计掏挖天牛幼虫近2万只。

“这不仅是消灭了2万只虫,而且阻断了它们进行下一轮繁殖,能够有效降低天牛种群数量。”董立坤说。

除人工掏挖外,天牛综合防治还包括释放天敌昆虫、埋施药剂等措施。针对天牛位置较深,或位置较高的情况,可以通过释放其天敌肿腿蜂或花绒寄甲来防治。它们会根据气味搜索天牛幼虫和蛹,咬食杀死天牛。

从定点采样到大数据采集

未来病虫害监测将更加全面

什么时候开始天牛防治效果最佳?防治后,天牛的虫口密度会怎样变化?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每个月,他们都会进行病虫害监测,即定期定点对街道、公园进行调查,每月发布病虫害预测报告,通知全市各个养护单位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但抽查取样的调查形式,对某些病虫害调查比较有限。”董立坤说,今年起,他们正在着手开发武汉病虫害大数据采集APP,全市养护工作人员都可以下载手机终端,在日常巡护中,发现病虫害都可以拍照上传至该平台。如此通过大数据收集,能更全面掌握全市病虫害情况。 

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养护处相关负责人呼吁各单位和市民,由于目前各单位和社区绿地未纳入园林部门养护范围,为避免天牛传播,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组织专业绿化公司进行天牛掏挖。普通市民在小区里发现天牛成虫,可以直接抓捕消灭,如果发现天牛幼虫踪迹,可以拨打园林110(电话号码:82420382),通知专业园林工人进行掏挖。(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实习生王艺朵 通讯员吴晓 赵银斐 彭敏)

【编辑:邓腊秀】


(作者:杨晓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