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老党员杨利华经济条件不好却不忘帮扶困难群众 每周坚持给低保户送10个鸡蛋

杨利华的房门上写着四个大字“管好自己”   长江日报记者林敏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9日讯(记者林敏 见习记者张奔设 通讯员王澎波 程娜)  冬日清晨,天蒙蒙亮,江夏区舒安街张塘村76岁的杨利华照例早起,打扫完门前屋后的卫生后,开始在村里转悠,转到湖边,见村民钱望秋正打捞鱼网,她赶紧上前帮忙取鱼,这一忙就到了11点多。

杨利华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退休多年,她依旧帮村里修路,帮村里跑手续,还照顾贫困的空巢老人。虽然早已不是“干部”,她却一直记着:“我是党员,这些是该做的。”

给条件比自己好的低保户送鸡蛋

回家后杨利华开始做午饭,钱望秋给她送来一棵大白菜,感谢她上午帮忙。78岁的余泽英也来到杨利华家里,对杨利华说:“谢谢你昨天送给我的鸡蛋,已经100个了。”

余泽英是村里的低保户,几年前老伴过世,4个女儿远嫁,她成了空巢老人,3年前,杨利华主动要求结对帮扶余奶奶。这些年,杨利华不时给余奶奶送些自己种的玉米、红薯、蔬菜等。今年上半年,杨利华养了16只鸡,她承诺要给余婆婆送100个鸡蛋。她每周给余婆婆送10个,“天冷了鸡就不下蛋了,总算在入冬前兑现了承诺。”杨利华说,“只要有我自己一口吃的,就要给她送去。”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余泽英虽吃低保,但实际上比杨利华收入还多。每个月的收入够用吗?为什么要帮一个条件比自己还好的人?面对长江日报记者的提问,杨利华撸起自己的裤腿,露出拉到小腿的“袜子”,说:“怎么不够用,把碎布缝成袜子穿,不就省钱啦。党员帮扶困难群众也是应该的,我自己能过就行了。”

一言一行成了退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

2000年,当时湾里有一条通往村里的土路,窄的地方只有一尺来宽,还高低不平,瓦片、树桩夹杂其间,一到雨天就泥泞难行。当时已年近六旬的杨利华看到这条路影响村民出行,主动拿起锄头铁锹,一个人沿着村路修修补补,把道路扩宽,让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一次,帮村里办完事后杨利华没等到回村的班车,她就走了30里路,用了近4个小时才走回家。来回跑了四趟,村里要给她酬劳,杨利华却一分钱不要,她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帮村里做事不能要钱。”

张塘村村支书陈俊华介绍,杨利华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她是个空巢老人,却还一直帮助别人,帮村里分忧。他评价杨利华:她虽然从妇女主任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她觉得自己仍是一名共产党员,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党员本色不能退休!她的一言一行,成了退休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

家里房门上写着“管好自己”

“只要群众有难事,去帮助人家。出现口角纷争去调解下……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党员,与人家不同,我是一个退休的大队妇女干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规规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这些语句记录在杨利华写于2012年11月14日的笔记本里。

在一份2016年6月的思想汇报中,她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热爱农村。人也老了……身体不听从使唤,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持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一个合格的党员。”

在杨利华屋里,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她的床底下堆了些红薯,全是个头细小的,她解释,大个的都拿去给更需要的人了,自己吃小的就行。她的衣柜里有条已洗得看不出颜色的裤子,有些地方明显是用别的布缝补上的,这条裤子她穿了30年仍舍不得扔,下地做工时还在穿。

走出屋子,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她的房门上非常醒目地用白色粉笔写着“管好自己”四个大字。她说,每天进出都要看一眼提醒自己:党员只有先管好自己,不惹是生非、不占便宜,才能为别人做表率。

【编辑  高阳】

(作者:记者林敏 见习记者张奔设 通讯员王澎波 程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