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村小学:以书为友 乐学践行乐行课程体系 让书香弥漫校园


卫星村小学学生们在书吧里自由阅读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乐行课程结构图示

    走进江汉区卫星村小学校门,一排书样造型的主题阅读长廊映入眼帘。长廊尽头与读书吧相连,师生们在这里安静阅读,品味书香。学校里还有一座小小的书籍博物馆,孩子们穿越古今,从甲骨文、竹简书到电子书,一路感受书籍变迁。楼梯上、走廊上、花坛边,随处可见开放式“诚信书架”,孩子们课间自由拿取、捧书而坐,成为校园最温馨灵动的风景。

    2004年起,卫星村小学就开始了“书香校园”的创建。14年间,学校对书香校园的理解已不在于日常的多读几本好书,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精神本质的诱导、重塑和提升。因此“以书为友,乐学践行,为学生未来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

    乐行课程  四类课程建构“乐行”体系

    以书为友,乐学践行。近年来,卫星村小学一直探寻阅读与育德、阅读与导行的连接点,以书香促养成、以书香增智慧、以书香育人格。在这所小学里,师生们习惯了“以书为友”,不断地拓展着“阅读”的内涵与外延,思考如何将阅读融入校园的点滴之中。

    2015年,学校将课程建设的落脚点定格在“乐学践行”,着力打造“乐行课程”。卫星村小学校长吴英解释,“乐”是一种情感价值,代表着意愿与兴致;“乐”也是一种状态,学有所乐不仅是求学、治学的目标,也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要素之一。“行”也有两层含义,一是肯定与悦纳,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最好的自我;二是视野与格局,它催生着学习方式的变革,从书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

    按照课程的属性与功能,“乐行课程”分为“基础型”“发展型”“丰富型”“专长型”四大类别,将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也让阅读生发出了更丰富的形式。乐行课程体系里,处处有阅读,处处有书香。

    “乐行课程中还有两个关键动作”,卫星村小学副校长杨敏介绍,课程要把儿童放在中心,关注儿童学习的需求与兴奋点;其次让孩子们体验各种经历,将知识转化为经验,实现自身的“细微变化”。

    以书导行  创新德育活动带孩子“读社会”

    11月21日上午大课间,老师田蕾站在主席台上,正绘声绘色给全校孩子们讲《心里的石头》的故事。从2014年始,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两位老师在大课间时间开展“小故事大道理”,通过故事的讲述,涵养学生心灵。这正是卫星村小学“以读养心”课程之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在建设乐行课程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行的培养,纳入了“以书导行”德育系列课程,分“以读促雅”“以读养心”“以读炼志”“以读践行”四大主题,将学科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体验活动等融为一体。

    在“以读促雅”课程中,学校从生活点滴入手,开展“文明如厕十条守则”、厕所用纸合理使用、“校园的合理分贝”等教育活动。“以读炼志”课程中,学校邀请空军六团的教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军姿、学礼仪、立志向”军训体验活动,培养好习惯和集体意识。“以读养心”课程中,老师鼓励孩子们和妈妈一起逛一次书店,共度温馨的亲子阅读时光。“以读践行”课程中,学校更是倡导学生走出校园,去读读社会这本大书。本学期,学校就分年级组织了“黄鹤楼诗词课堂”“地铁博物馆”“长江日报印务大楼参观”“地铁文化角”“节水科技馆”“江汉关博物馆“等多个参观活动。

    丰富型课程  “选修菜单”让学生品读文化

    今年9月开学第一周,全校孩子们都拿到了一张特色课程选修单。选修单上列出了30多门课,孩子可以根据年级、类别不同,按兴趣爱好自主“点菜”选课。

    在卫星村小学的“乐行课程”体系中,“乐行选修课”就属于“丰富型课程”。“丰富型课程”以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自我规划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潜能。“丰富型课程”分为限定性课程和自主型课程两类。

    限定性课程主要由学校特色文化活动、班团队活动、自我服务活动、公益劳动等各类活动组成。学校举办艺术展,带领学生玩起“节奏过山车”“十二生肖闹元宵”“手绘团扇”等比赛,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艺术魅力。学校还举办了校园美食节,邀请商业学院的厨师教孩子们做澄面、包饺子、做寿司,体验有趣的饮食文化。

    自主型课程则是以立体的方式给师生提供学习、成长的舞台。4年里,孩子们拿到的课程选修菜单越来越长,课程设置如“滚雪球”般不断丰富,30多门选修课涉及绘、韵、智、美、创、动六大领域。仅在“乐绘变美”这个类别中,学校就开发了“创意轻黏土”“石头画”“自主墙壁画”等14门课。一张普通的白纸、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一个废弃的灯泡,在孩子们的创意中都被赋予新的意义与内涵。邱丹老师说,这样的课让孩子们领会到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物,换个角度、添些色彩、变个造型,就能化身为美。“一张选修课菜单丰富、拓展了阅读的方式,打破传统思维中对阅读的狭义定义,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跨学科整合  阅读不仅仅是一门语文课

    在“乐行课程”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综合型课程。这类课程以学科整合与延伸为基础,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自主发现、提出、探究、解决问题。

    2014年起,学校开始尝试将语文课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与省科研课题“群读类学”的研究进行整合,通过校园读书节将读书活动推向高潮。

    2018年,学校开设了主题式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以各学科的独立性为前提对课程内容进行多维、多向的组织,打破学科的固有界限。在“美丽中国”主题式课程学习中,每个班选择一个中国的省份,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一(3)班,以“山西”作为研学对象,开展了“三晋印记—晋情晋趣晋掌柜”为核心的系列研学。在“晋情篇”里,学生们搜集 “平遥文庙”“壶口瀑布”“平遥古城”等名胜景点资料,背诵黄河组诗,阅读“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等小故事。在“晋趣篇”里,孩子们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和传统特色,学习煤炭的形成和作用,研究酿醋原理,自己动手调制醋饮品,体验平遥剪纸,勾画皮影人像,扮演“小晋商”……一年里,不同学科的老师都参与进来,帮助孩子们在不同领域中寻找与主题有关的素材,让学生对研究地域有更为全面的解读。五年级学生雷浩天说:“通过这样一年的主题式课程学习,我不仅了解了祖国的名胜古迹,锦绣江山,还掌握了解读一座城市的方法,收获了跨界联系与整合的思维方式。”

    撰文:杨敏 刘嘉


(作者:杨敏 刘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