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患者不用慌了,这家医院“刷脸”就能看病

门诊护士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机挂号。长江日报记者祁燕 摄

长江日报8月27日讯    不少市民都有就医时忘了带身份证或就诊卡的经历,而现在,不带它们也没关系了。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推出智慧医院服务,线上“扫脸”建档,线下在自助机“刷脸”即可就诊。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智慧医院建设要求,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在江汉区开启“互联网+医疗服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着力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实现流程更便捷、资源更可及、服务更智慧三大目标。

实现“刷脸”就医全流程

智慧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平时陪老人或小孩看病会带很多东西,一会儿取报告,一会儿得拿药,手忙脚乱,‘刷脸’功能解放了双手,太方便了,简单又快捷!”27日上午,家住江汉区唐家墩的赵女士通过手机绑卡认证、授权建档,使用“人脸识别”,便在网上申领了电子诊疗卡。当她站在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门诊大厅自助机前,对着摄像头站立,机器很快将她识别,随即可在线操作挂号、查看报告单、缴费等项目。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门诊护士向导诊机器人输入指令。长江日报记者祁燕 摄

对住院患者来说,也可通过一部手机实现住院预约、押金缴纳、体检报告查询以及费用清单查询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大大节省了手续办理的时间。

该院院长熊念介绍,让人才、技术、信息多跑路,让病人少跑腿、省费用是互联网医院的一大优势。智慧服务引入先进信息化自助软硬件设备,老百姓就医可通过“刷脸”快速完成建档、挂号、报到、缴费等一系列就诊流程,“刷脸”就医不仅缓解了就诊高峰时段人工窗口的压力,使用人脸代替就诊卡,还可以降低实体卡申领次数与成本,让看病就医体验更智慧、高效且贴心。

医院还上线了互联网医院服务。不便出门的情况下,患者可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在线与医生一对一交流病情、复诊开药。同时,支持药品快递配送上门和药品到院自提服务,保障药品安全便捷地到达患者手中。

引入AI人工智能创新学科发展

智慧医疗助力健康江汉品牌建设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正快速推进。然而目前,大众对肺癌筛查的意识虽有所提升,但多数医院仍沿袭分散的临床科室接续完成诊疗的工作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家对肺癌筛查的需求。

“如果能通过先进AI技术进行肺癌早期辅助筛查,对发现的肺结节患者和早期肺癌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和手术治疗,既可以减少患者到大医院看病的奔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还可带动医院学科的快速发展。”熊念表示,医疗发展的根本在于医疗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引入“肺癌AI早筛中心”项目,将打破专科壁垒,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形成了一套“筛、诊、治、管”的规范化方案,不仅推进了医院“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加强了临床学科建设,也提高了医疗质量,更让患者的就医体验焕然一新。

他解释说,过去一个患者每次只能找一位专科医生看病,现在他来到肺结节MDT门诊,有AI辅助系统以“像素”的精确度检测、分析病灶,并形成结构化报告,多学科专家团队再根据其肺结节的性质、大小,结合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估,为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样病人可以“少跑腿,看好病”。

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打造江汉“10分钟医疗急救圈”

时间就是生命,“就近”抢救的意义不言而喻。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建设政策,打造江汉区“10分钟医疗急救圈”,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作为江汉区急救中心医院,应用“互联网+院前急救”的建设理念,以“平战结合”为目的,确保满足“平时急救,战时抢救”的功能导向。

27日活动现场,共同开启“江汉智慧医疗”启动球。通讯员胡冰珣 摄

熊念介绍,医院在原武汉市120急救中心江汉分站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拓展和信息化升级,建立江汉区120急救分中心,构建以电话+视频等多途径报警的智慧急救调度模式,提高了江汉区整体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和医院的院前急救救治能力。

此外,该院互联网医院还着力建设影像远程会诊平台和医疗无胶化应用,从放射延伸到超声、5G心电,不仅实现“1+1+12”紧密型医联体的远程三方联动,影像云服务还将信息互联互通,线上晨会、技术讲座、手术指导和直播等也可随时进行。

市民做完X光、CT、磁共振等检查后,不必随身携带各类塑料袋装医用胶片了,只需点开手机,便可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随时调阅检查记录及影像“云胶片”,减少患者异地就医及重复检查的不便。(长江日报记者祁燕 通讯员姚祖东 胡冰珣)

【编辑:余丽娜】

(作者:祁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