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金口!

金口

古称涂口

是沙羡县治所在地

两千多年前

长江和金水河在这里相遇

孕育出一座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古镇

4月22日

在一个细雨氤氲的上午

融妹邂逅了一个湿漉漉的金口

“花园社区后山路”的石板老街

环境古朴、四周静谧

行走其间

仿佛能听见用花岗岩、麻条石铺就的路面下

排水沟渠潺潺的流水声




老街旁,有些青砖建筑内仍有人居住

更多的砖木老宅

则因无人居住而显露出残破之相

与挣扎而出的青草嫩芽相映成趣



建于清代晚期的后湾街52号

外墙为青灰砖石

屋内全部是木架结构

后湾街52号

是当时的金口邮政代办所也是江夏区第一个邮政代办所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金口水域殉难时舰上的多名幸存将士曾在此休养

后湾街52号

在老街内两个砖石砌的明代古井浸满了老金口人儿时的记忆

杨园社区老井

古井口小里大、水质清洁现在仍在使用

杨园社区老井

离开老街来到金口街北部的槐山西麓长江边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槐山矶驳岸雄伟古朴 蜿蜒曲折以坚韧之躯应对着江水日复一日的拍打是武汉地区仅存的一处保存较好的古代长江航运建筑设施




槐山矶驳岸紧临长江,山脚矶石突兀,水下暗礁密布漩流湍急,波浪翻滚,航行危险,商旅惊骇,故名“惊矶头”。当年有不少纤夫在此被江水吞噬,因此槐山矶驳岸在民间素有“寡妇矶”之说。

经多次全面维修,槐山矶驳岸主体建筑至今完好无损,南、北两头还保留台阶踏步,全长247米,自下而上共分三层,全以麻石垒砌而成。三级台阶即三级纤道,行若坦途,以利艄公、船夫溯航拉纤。


在第一、二级纤道下各建有一个涵洞。两洞上下相通,深10余米,直入山体,用于排泄山体渗水和涨水时节上下纤夫的通行。

乘船从江中远眺,槐山矶驳岸宛如一座临江古城,巍然屹立,蔚为壮观。

留云亭,位于槐山东侧顶峰。古称达摩亭。是后人纪念南朝梁时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而修建,后经历代损毁重建,现在的留云亭是2006年维修后的样子。

从留云亭往下走不远,可见两株古银杏,树干中空,历经雷劈火烧而屹立不倒,至今仍枝繁叶茂,树木葳蕤。

书上记载,两株银杏树又名公孙树和白果树,据鉴定为唐代所植,树龄有千年有余,粗壮挺拔,需几个人合抱。


龙床矶,位于金口淮山村某驻军修理所内,西临长江、东临公路,遗址东高西低,南与长江边的槐山相望。


龙床矶的矶石天然奇特,石面平坦,层层叠叠,地表调查采集到有天门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泥质灰陶鼎足、罐口沿及商代夹砂灰陶鬲足等残片。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矶石上睡了一觉,后来他做了皇帝,便将此地封为“龙床矶”,睡过的矶石称为“龙床叠被”。

淮山碉堡群,位于金口淮山村江家岭、桂园、赵家祖堂等地带。现发现有碉堡6个,它们间隔不远,分别置于岗地与山顶。碉堡全用混泥土砌建,十分坚固。这批碉堡的发现,对研究近代战争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福星桥,青石结构的单拱石桥,位于金口街旭光村周乐湾。拱顶部有铭文“福星桥”,从此桥的建筑风格及材质特征推测,其建筑年代为清代晚期。

金口

自古即是群雄逐鹿之场

文人墨客行吟之地

在赤矶山

一窥金戈铁马年代的江河之战

在中山舰斑驳的伤痕中

感受铁血悲歌的革命精神

……

金口,这座江边古镇

历久弥新、常看常新

……

(来源:江夏融媒)

原文链接:金口,金口!

人民日报|金口,金口!

头条|金口,金口!

企鹅|金口,金口!

百家|金口,金口!

搜狐|金口,金口!

一点|金口,金口!

大鱼|金口,金口!

【编辑:张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