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良品铺子的“汉味”基因

长江日报8月28日讯 15年,从一家小小的街头小店,到全国2700多家门店,吸引全渠道“吃货”上亿,营收近80亿元,良品铺子稳坐高端零食全国第一把交椅。

很多人会问,良品铺子为什么诞生在武汉?我们从三位良品铺子一线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份自带“汉味”美食基因的迭代历程,伴随武汉不断升级的、联通世界的“大码头文化”,是机缘也是必然。

民间藏着“幸福生活”美食基因

李婷婷是地道的武汉伢,“85后”,从小跟着爸妈从花楼街吃到户部巷,那些在舌尖味蕾沉淀的“汉味”,无论她身在何处,都是一种深植于记忆中的基因,影响着她对生活、事业的向往和追求。

“如果你是武汉伢,剁馍一定不能错过,中山大道多福路宝善集贸市场门口,剁馍像个金黄色大帽子,外脆里软,咬一口,真香呀!冬天,走在中山大道三民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湖北人煨汤特有的浓郁的肉香。”

家住武昌的李婷婷,节假日和家人一起寻觅美食,是最温馨的记忆。从中山大道前进四路直行到自治街,右拐,就是严老幺烧麦店。端上来的烧麦,一个个皮薄馅多个头大,咬上一口,米糯肉香,再来一碗免费的花红茶,烧麦的油腻顿时一扫而光……

兰陵路三狗牛肉面,永远要等,永远要排队。边等边看师傅炒面,也就成了不容错过的享受:大火熊熊把锅烧得吱吱作响,下面,翻炒几下,加牛肉,再翻炒,一二三四五,起锅!一碗香气扑鼻的牛肉炒面就炒好了。

用李婷婷的话说,这个城市,能吃出人情味,吃出江湖味和幸福生活的“烟火气”。美食酝酿于民间,爱吃,会吃,是武汉的城市基因。

2010年,李婷婷大学一毕业,第一份工作就到了良品铺子,第一个念头就是,良品铺子卖的零食真好吃啊!在良品铺子司门口门店里,5块钱一包的芝士薯条是爆款,实惠又好吃,有年轻人一买好几包。

2010年-2012年,公司快速拓展门店,全市已有300多家门店,大多集中在汉口,武昌成了重点拓新区域。

李婷婷从小小的店员成长为了中南区域经理,一个月为8家新店招人、配货、管理运营。让李婷婷惊喜的是,自己所在的公司,真的成了零食王国。连她平时爱吃的武昌粮道街臭干子,都能加工升级变身为可口的零食,装进袋子里,出差的时候,来上一口,便满血复活。

2018年,她来到荆州,负责整个荆州市场。“每开一家店,当地的居民都非常喜爱,亲切感来自于店里有他们熟悉的家乡特产。”那时候,香辣卤藕已成为良品铺子的爆款。当年,良品铺子莲藕的采购金额已超过3500万元。逐年增多的采购量,直接带动了荆州莲藕种植业发展。

以荆州太湖莲藕为例,良品铺子要求农民以标准化模式种植,莲藕直径不少于5厘米,不能有黑点、不能进泥。不仅如此,一片藕田种满3年就要休耕,确保下一季的莲藕质量。

而荆州当地的莲藕产业以良品铺子的三产销售为杠杆,撬动了二产深加工和一产种植,年消耗莲藕约4万吨,串起了莲藕产业的三产融合。荆州人觉得,“通过良品铺子,我们家乡的美味飞到了全国,是件超骄傲的事情。”

李婷婷说自己是幸运的,自己爱吃的家乡味道都能变成想吃就吃的零食,还能当上民间“推荐官”。而随着良品铺子遍布全国的足迹,不仅是武汉的李婷婷,全国的“李婷婷”都在零食里找到了家乡的记忆,找到家的味道,找到情感寄托。

武汉民间的美食基因,正酝酿着中国零食界的开局者和领航者,也契合了良品铺子创始人杨红春的理念——中国零售的小业态,它必须是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喜闻乐见,植根于生活。

大江大湖迸发“不服周”的闯劲

比李婷婷的“资历”还要老,2007年,带着儿子,随着老公来武汉打拼的周金娥,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良品铺子武昌的第一家门店——中南路店。

14年,几乎每年她都辗转一个新门店带新人,一路见证良品铺子从街头小店成长为零食“巨无霸”。

“来之前的那年,是良品铺子刚刚成立的一年,才6家店。”她打趣地说,第二年,店数量变成了28家,“经常看到老板穿着T恤巡店,点子不断,充满干劲。”

当时,良品铺子售卖的产品品类不多,只有果脯、坚果、肉类等几十种。生意也是有旺有淡。有时候门店生意不好,员工着急,老板杨红春也着急。为了吸引顾客进店,老板想出不少点子——大夏天,亲自到海南去进椰子,运到门店的时候,椰子茎还是青油油的。周金娥和另一个店员,一天剁100多个椰子,剁到胳膊酸疼。

热门货价格还不贵,5元一个,立竿见影,马上顾客盈门。很多武汉人进店买椰子说,“不错咧,还可以买到海南的新鲜椰子,和在三亚喝到的一样。”用周金娥的话说,老板对大家喜欢啥,很敏感,知道什么东西卖得好,能带人气。

光靠偶发的热门货肯定不行,周金娥很快发现,门店上了一款拳头产品,一下子将“新粉丝”变成了“老铁”。

2007年,杨红春来到盛产脆冬枣的河北黄骅,希望将脆冬枣打造成为良品铺子的爆品。但是,脆冬枣存在保质期太短的缺陷,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为了破解难题,供应商引进欧洲低温脱水工艺,经过200多次试验,终于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保质期。良品铺子的脆冬枣上市后,一炮而红,不仅店里客户络绎不绝,同时也带动了河北沧州7万农户增收致富。

李婷婷也有同感,当时,店里卖的零食,已经和武汉大超市零食专区的零食不一样了。“超市的零食还在以饼干、瓜子、花生、开心果为主的时候,我们开始卖进口的碧根果了,可以说把碧根果带到了武汉。”

短短几年时间,良品铺子以专业零食连锁的新模式,用高品质打开了市场缺口并在线下门店快速扩张。2009年,良品铺子门店突破100家。一个专业且有一定规模的零食品牌正式形成。

大武汉商业竞争火热,开放包容,为良品铺子不断往前冲提供了丰沛的土壤和动力。

来自武汉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前,武汉3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仅14家,营业面积总和11.57万平方米。

而10年后,全市3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达119家,营业面积总和80.61万平方米。其中,大型超市的部分门店面积达上万平方米。

随后,大润发、瑞典宜家、日本永旺、新加坡凯德等以各种新型商业体形态陆续登陆武汉。

近两年,来自香港武汉K11、香港恒隆广场、“全球店王”北京华联SKP等陆续进入武汉,再度拔高了武汉的城市商业能级,武汉的外向度大大提升。

良品铺子的店铺也随着城市商圈的多极化、多中心变迁而外延拓张。

周金娥给记者看了她的近十年履历:2009年,光谷家乐福店;2010年,光谷步行街四店;2011年,民族大学武商店;2015年纺织大学门店;2017年,锦绣龙城店;2021年,光谷金融港地铁店。

“当过店长,也当过店员,始终在一线,始终和城市的人在一起。”周金娥提到,她从中南、街道口转到光谷上班,每到一个新地方,她都能快速适应,和周边的年轻人打成一片。

让她意外的是,还总能碰到以前的老顾客跟她打招呼:“嘿,周姐,你又到这里来上班了呀!”是啊,这些武汉人,也正随着城市的发展,开始快速、便捷地穿梭在环线之间。一袋袋小小的零食,见证了武汉人不断开拓的城市足迹。

“城市名片”升级演绎袋中乾坤

让良品铺子组织管理BP岗田娜印象最深的是,在良品铺子11年的人事经历,人们从“良品铺子是干啥的?”到“我到这里来,亲朋好友都羡慕我”。

城市的土壤滋养了良品铺子,良品铺子也从一家街头小铺变成一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并且不断升级,演绎袋中乾坤。

“最开始的柜台,就是面对面的亚克力盒子组成的,我们和顾客只能面对面,点什么,我称什么。”周金娥说,牛肉干、话梅粒、坚果都是从大袋子倒进盒子里,盖上玻璃罩子。

每天打烊后,再把零食倒进大袋子密封好,光清洗亚克力的盒子都要花1个多小时。“2008年,我们的散装产品就全部换成预包装了,还搬到了新型门店。”周金娥印象中,独立包装上架后,消费者接受度很高,很惊喜,觉得干净、卫生、方便,生产日期、保质期一目了然。

和众多武汉城市名片一样,都要经历一个迭代的过程,如精武路鸭脖,从摆摊设点到专卖店,从作坊式生产到专业化生产基地,从散装到真空包装到礼品盒装,2004年终于走出小作坊,在黄陂建起第一个工业园,形成了从养殖、宰割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汲取前人经验,学习并且超越,良品铺子快速走上标准化、智能化现代产业路子。良品铺子在东西湖区的物流产业园——良品一号产业园一期项目的无人仓库里,20排、近5层楼高的巨型货架在电脑指挥下前后有序移动,数十台机器手臂来往穿梭,从货架托盘上取下一箱箱零食,送至传送带。

整个库区不见一名工人,全凭电脑操控,连灯都不用开,成了妥妥的“黑灯仓库”。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2017年8月正式投产,主要承担良品铺子全国线下门店的物流分拣配送服务。

眼下,紧挨着仓储中心,良品铺子又一座大型库房已然崛起。总投资约4亿元、占地面积148亩的自动化冷库即将建成竣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这意味着,良品铺子更新鲜的冷藏零食不久后将加入消费者的购物车。

周金娥从货架上准确找出几款零食——话梅粒、珍珠梅、芒果干等,她颇自信地告诉记者,这几款产品的条码开头依然是2001……

历经15年,当初她对条码倒背如流,如今都印在了脑子里。但是,她很肯定的是,袋子里的好吃的,已经迭代了无数次,不仅好吃,还要适应现在年轻人的“健康、营养”,有的吃了还要“苗条”。

不少年轻小姑娘进店后要买健身零食,“这些孩子和我儿子差不多大。我跟她们一介绍,她们就晓得了,上班累了吃一点,肚子不饿,还好吃,不长肉。”

“你看这些鲜果月饼,也是我们去年中秋节行业首创的。”周金娥说,能嚼出果粒来,用的新鲜水果当馅子,年轻人蛮喜欢,他们都不怎么爱吃五仁的了。而这款研发人员直接将实验室搬到了糕点生产工厂的月饼,只是良品铺子不断研发新品中的一个缩影。

拿最受欢迎的芒果干为例,周金娥也能滔滔不绝。“虽然都叫芒果干,但和十几年前的芒果干不一样了呢!现在的芒果干选的是世界第一甜度的菲律宾吕宋芒。”她通俗地解释,就是又厚又甜。

不仅仅是芒果干,不少周金娥想都想不到的食物,全都进了零食袋子。产自北纬39度国家一类海域的虾夷扇贝、马来西亚黑虎虾、巴基斯坦的象牙松、还原了长沙九成风味的臭豆腐……小小的零食袋子里,美味依旧,但好吃的早就变了几茬了,“板眼太多。”

“武汉大码头”文化联通世界

而让武汉人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承载着“武汉大码头”文化正向着更广阔的市场进发。

良品铺子组织管理BP岗田娜说,2017年她到深圳去开拓一线城市市场,良品铺子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一年下来,不少加盟小伙伴都在深圳周边买了房子,安了家,成了新深圳人。

而良品铺子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安身立命的资本,还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这个平台正通过“汉味”延伸出“中国味道”串联全国、全球。

因为,在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作为中部崛起领军城市的武汉要成为国际大都市,必将向以物流、金融、高新技术及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商贸金融经济格局发展,其航运主业开始由长江向海洋延伸,并由单一码头(主要是水运)向立体大码头(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及信息港等)转型,其码头文化也正面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一个全新的大码头文化格局正在中国中部重镇的武汉展开。良品铺子孕育其中,踏着城市的发展轨迹,由内向外拓展,走向更加开放的天地,皆是顺势而为。

武汉的科教优势为良品铺子提供了强力支撑。2020年4月,良品营养健康研究院和良品研发事业部成立。目前,产品研发、食品营养和相关技术人员从89人增长至226人,同比增长64.96%,其中营养健康研究院硕博学位人才占比达92%。

与此同时,良品铺子与武汉以及全国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展开合作,植物肉、非油炸果蔬脆片、低糖天然果汁等多个项目成果正申请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已逐步推向市场。

聚焦“十四五”,武汉提出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武汉是支点,未来,天大地大。就像周金娥的朴素愿望,14年奋斗,在武汉安了家,孩子也有出息了,将来还打算出国深造。高端战略指引下的良品铺子将跳出行业同质化竞争格局,探索具备差异化、健康长远的发展路径,还需要放眼全球市场。以诸如进博会为契机,良品铺子先后与科汉森、安德鲁、乐斯福、嘉吉、纽仕兰、恒天然等六家全球知名食品供应商进行战略签约,未来将在原辅料采购、联合研发、技术引进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全球买、全球采、全球定制”,把全球的好零食搬到武汉乃至国人门口,不再是梦想。

(长江日报记者孙珺)

(作者:孙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