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圆桌丨不做“虎妈”做“巧妈”社交智慧很重要 别用成人标准替孩子“断官司”

洪山二小校长朱莹

    钢城十小校长张志斌

    红钢城小学校长朱冬梅

    孩子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彼此间小打小闹,本是件普通的事情。然而,一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了亏,而老师

    又没有为孩子“撑腰”,就会替孩子“出头”,找学校、找老师、找对方家长要说法。

    “我的孩子连大声说话都不敢,这次动手肯定是对方先招惹他的,老师为什么不公正处理,而是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儿子的同桌总是跟他过不去,老师

    为什么不给他换同桌?”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以后,到家长群里“掐架”。

    孩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矛盾,家长要不要替他(她)出头? 老师通常会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面对某些“一言不合就出手”的孩子,老师有什么好办法? 家长又该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应对? 本期“校长圆桌”,我们邀请到红钢城小学校长朱冬梅、钢城十小校长张志斌、洪山二小校长朱莹,跟大家聊一聊在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和妥善处理。

    家长该不该介入孩子的冲突

    朱莹认为,家长想要真正有效地为孩子“出头”,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化解矛盾——这本身也是家长需要教给孩子的一种社交智慧。家长在处理孩子与同学间的矛盾时,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心理发育,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妄断是非,使矛盾复杂化。孩子之间的纠纷大多都没有是与非,家长应该冷静处理。

    “不做‘虎妈’做‘巧妈’。”朱冬梅则认为,学生之间的矛盾大都缘于以自我为中心和尚待提高的人际交流能力,而大人的介入会使小摩擦升级,让矛盾复杂化,对双方孩子都造成伤害。家长如果用一种愤愤然的态度认定对方在“欺负”自己的孩子,强势为孩子出头,孩子就继承了一种“受害者”心态,要么对这个世界横眉立目,要么在家长强健羽翼的保护下变得懦弱胆小。与其做强出头的“虎妈”,不如做教孩子应对矛盾纠纷技能的“巧妈”。

    张志斌认为家长的做法应该视情况而定:如果孩子被打、后果严重,那么家长一定要出面,但不是替孩子出头、出气,而是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小矛盾,家长最好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老师会如何处理孩子的矛盾

    “家长要相信老师会公正处理问题。”张志斌说,有丰富教育经验和智慧的老师在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尊重学生、给学生申述的机会,帮助他们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和双方该负的责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面对今后类似的问题。只要老师以尊重和爱护为出发点,和学生平等交流,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包容学生,并为他们创造重塑自我的机会,那么就一定能处理好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

    朱冬梅建议,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时要“会拖延,巧借力”。在遇到原则性的、紧迫问题时,老师的态度一定要鲜明,措施要果断。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处理更多的是清官难断的“小事”,老师遇事要冷静,稳住事态“会拖延”。待当事人情绪平静后,再“巧借力”,即借助学生自己的能力化解矛盾,采取“一少一多”的方法,少谈矛盾过程细节,多沟通如何做可以避免矛盾发生,充分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能力。

    朱莹同样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巧妙化解纠纷。

    如何对待“爱出手”的孩子

    碰到某些“一言不合就出手”的孩子,朱冬梅认为,家长应教育自己的孩子“没事不找事,遇事不怕事”“善良不失锋芒”。教育孩子在与同学友善相处的同时,遇到攻击性行为时不害怕,大声斥责对方行为不对,但不要以暴制暴,激化矛盾,如对方不住手立即找老师帮助。对于攻击性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干预,家校合力,不宠溺纵容,也要认识到惩罚、管制是“治标不治本”,必须找到情绪根源,引导孩子采用健康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张志斌建议,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加强预防工作,班上可以设立安全员,协助老师做好预警,班上万一发生了“出手”行为,立即制止并向老师汇报。家长也应当教育孩子加强防范,学会保护自己,一旦有危险发生学会求助、求救。

    朱莹说,小学阶段,孩子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小矛盾,即使出现攻击行为,也不要把他想象成“坏孩子”,他可能只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需要我们帮忙修剪一下枝丫。学校和家庭都应遵循教育规律,多从正面引导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整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