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毛边本《凭海说书》及其他


文/袁毅 (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人与书籍的最终相遇,有时真的是一种注定的缘分,虽然有时会费些周折。

那天我在收发室,终于从破旧的死角落里,一堆灰尘满面的信函书报邮件中,翻检出著名散文家、史学家、学者、编剧曾纪鑫兄,从厦门邮寄过来的《凭海说书》毛边本。距离曾兄上月19号寄出,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我还以为曾兄赠书莫名失踪了。

我赶紧摩挲着拆开《凭海说书》毛边本。阅读前拿着一把裁纸刀,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地裁开,很享受这种一睹芳容徐徐展开的缓慢过程。毛边本不裁边就无法阅读,有的人是边裁边读,我一般是先裁后读。中国人读藏毛边本,有一种对书籍的敬畏与敬惜之情,还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我也算是一个毛边爱好者,寒斋中收藏过内蒙古张阿泉兄寄赠我的一本代表著作毛边本。 

毛边本,又称毛边书,一般指装订成册的书籍或杂志不加裁切,使得书边不整齐,毛茸茸的,洋溢着别样独特的自然朴素之美,非常别致。毛边本通常是作者在印刷装订制作过程中主动要求的,故意留下最后一道工序,让书以自然状态留下“三边任其本然,不施切削。”(鲁迅语)。作者将毛边本留下来赠送给好友或圈中书友,这种书印量不大,正因为稀少,对藏书人来说就弥足珍贵了。

毛边本源自西方,多用于页数不多的文艺书籍,以法国较常见。后传到日本,经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之手,一百年前传至中国,中国出版界在上世纪30年代曾采用过这种装帧形式,如鲁迅《域外小说集》初印本即为“毛边不切”的。近些年在民间读书人、藏书者中间非常流行,几乎形成一种享受慢生活的古典怀旧的高雅风尚了。

在这个浮躁喧嚣、诱惑多多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毛边本更考验读书人的耐心,急不得,也急不来。若一本毛边本未曾裁开,那就说明书的主人从未读过该书,不管他收藏此书的时间有多长。

为什么读书人喜欢毛边本?出版《秋禾书话》等身著作的徐雁教授有一段描述说明原委:知“毛边本”之趣味与否,乃是一个读书人在书籍文化的殿堂里能否登堂而入室的一个标志。用俗语来比方,是否家藏“毛边本”并欣赏之,乃是检验主人在书文化世界里,能否从“厨房”的物质层面,昂然而入“厅堂”精神层面的重要尺度。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我每次翻阅毛边本,睹书思人,打心眼里佩服真正读书人没有功名利禄的风雅情调,或者像伍尔芙有一间修身养性的自己的屋子,还能存放理想和情怀的书房,从而活得更充实更从容更有质量,想必天下爱书人、藏书人的这点小心思都一样。

《凭海说书》是纸阅读文库•·原创随笔系列之一种,纸阅读文库出到了第五辑,主编副主编如黄妙轩、张阿泉、龚明德等,我都有过文字交往,著作者大都是民间读书界的闻人如周实、袁滨、刘惠春、朱晓剑等,我也有过文事交道,只可惜没有收全。

曾纪鑫兄这些年花心血着力写的是历史文化大散文,他受黄仁宇大历史观和《万历十五年》的影响,这些年勤奋创作了《千秋家国梦》《历史的刀锋》《千古大变局》《晚明风骨•·袁宏道传》等二十多部专著。

曾纪鑫兄借古人的酒杯,浇当代人心中的思想块垒,这种意趣,可谓是大手笔,在宏大叙述中显现了他深厚的思想底蕴。他的文史积淀、书本考证、实地考察,加上独到而深刻的体悟,多方比较、认真鉴别、合理想象、缜密推断、立论高远、视角独特、大气磅礴、纵横捭阖,成就了有别于余秋雨、夏坚勇、梁衡、任蒙、汤世杰、郭保林、王充闾、卞毓方、李元洛、王开林、鲍鹏山等独树一帜、别出机杼的历史文化大散文。

花了一个小时,我已把《凭海说书》毛边本全部裁开,慢慢闻着书香、品尝书中滋味。借助《凭海说书》里的书话、书人书事、书评、书序等锦绣文章,我得窥曾纪鑫兄从公安、黄石、武汉到厦门后这几十年的阅读创作朋友圈和个性化的读书生活,阅历是学养的基本积累,心胸是阅历的主要库容,践行是弘扬的具体路径。“一个人能走多远?”曾纪鑫兄这几十年坚实的创作、行走、体验、思考、视野、胸襟、胆识、风骨,我看到他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踪迹,深为感佩。

浮生倥偬,有缘萍聚,面对他林林总总的著作,历史文化大散文《拨动历史的转盘》《一个人能走多远》,长篇小说《楚庄纪事》,长篇纪实文学《中原较量》,《曾纪鑫戏剧作品选(上)(下)》,个人选集《历史的可能与限度》等,我当浮一大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