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变大海绵,半桶水倒地上10秒全不见,再也不怕渍水!

座凳与净化水的石笼合二为一 长江日报记者韩玮 摄

视频请点击↓↓↓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6日讯 26日,位于青山临江大道与红钢二街之间的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完成海绵城市改造,面貌焕然一新,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能吸水的巨大海绵体。不仅解决了多年来的渍水问题,学校还通过景观提升、文化梳理,变身极具文化内涵的园林式学校,1800个学生也通过亲眼看、听老师讲,完成了“低碳生活与海绵城市”的必修课。

长江日报记者当天上午在校园内看到,铺设一新的红黑路面交织,校园路面新铺了透水沥青,人行道上铺设了透水砖,经海绵改造的足球场上,8000平方米的草皮全部换新。校园内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处小巧别致的海绵式小游园。游园内随处可见能积蓄雨水的下沉式绿地,座凳与净化水的石笼合二为一,功能性与景观兼具,还有一处鹅卵石与叠石环绕的水景,并设置多盏太阳能路灯。这样的海绵式小游园一共有8处,“颜值”爆棚。

中交二航局的施工人员在现场做了一个实验,将半桶水倒在红色的透水砖地面上,不到10秒时间,路面就将水全部吸干,效果惊人。

四十九中学副校长胡正茂介绍,该校建校时间早,北门外临江大道地势较学校北入口的地势高出1.7米,同时,周边高楼林立,地势也较高,学校自然就成为一处低地。“每年只要下大雨,学校都会淹水。去年6月底7月初的大雨,导致校内积水到脚踝,深处积水更到了小腿。”胡正茂说,去年淹了一次,最多的一年淹了三次。学生们最喜欢的足球场下雨就积水,草也因此被淹死。

去年12月,由中交二航局承接的海绵改造进校园,今年11月刚刚完工。中交二航局青山海绵城市改造项目总工覃吉云介绍,为了解决校园北边地势低于城市道路,导致雨水倒灌问题,将北边地势抬高,南边相对降低,通过缓坡将雨水导入下沉式绿地,收集雨水;此外,校园内所有道路不留死角地全部进行海绵化改造,雨水通过透水砖上的小孔渗入地下。

针对足球场地下10条排水暗沟不畅问题,施工方全部进行疏通、翻新,沿塑胶跑道一圈进行清理。操场上的土壤全部更换新的种植土,调整坡度导水,草皮也全部换新。同时,针对校内雨污水管网混接,改造时,疏浚了雨水和污水管道,更换了2000米长的各种口径管网。

胡校长表示,海绵改造过程中就发挥了作用。今年青山的一场大雨,北边几乎没有渍水,雨停后2小时校园内的积水就全部排完。“要是放在以前,这种级别的大雨,要排一天时间,学校的保障工作大大减轻。”

通过海绵改造,校园的文化景观也重新梳理提升。胡校长介绍,校园内的8栋楼、8个游园和3条路全部重新命名并挂出名字,比如致善楼、致和楼、奋进路、得道园、得育园、得艺园、得友园等等,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学校还专门编写了《低碳生活与海绵城市》教材,开设了海绵城市公开课,由老师对学生进行普及。胡正茂说:“学生们通过现场海绵改造看到过程和变化,又听老师讲解,可谓耳濡目染,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素质提高大有裨益。”目前,全校三个年级34个班的1800名学生都上过这个课。后期还将在校内开展雨水再利用实践。

武汉市城建委海绵专班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山、汉阳两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内的32所学校全部完成了海绵化改造。在海绵改造同时,进行园林示范、文化提升和学生素质建设,可谓“一举多得”。(记者韩玮 通讯员王德华 殷进猛)

(视频拍摄韩玮 剪辑李彤)

【编辑:陈智】


(作者:韩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