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路“村村通”:一人一车一路情

阅读提示:2015年开始,武汉公交陆续开进新城区农村,截至目前,全市6个新城区共开通35条“村村通”公交线路。

吴奇帮村民带药品已是平常之事。长江日报记者张宁 摄

35岁的吴奇没有想到,开了近两年“村村通”公交车,他竟然“收获”了一批“村子里”的爷爷奶奶。

8月30日7时30分,吴奇驾254路公交车快开近蔡甸奓山三羊村的时候,老远就看到78岁的吴代云拎着一塑料袋菜站在站牌下。吴奇知道,吴奶奶又要给他送菜了。

车门打开,不等吴奇摆手拒绝,吴代云把塑料袋往车厢里一扔就转身离开,“刚摘的新鲜菜,带回去给我重孙吃”。

吴代云所说的“重孙”,指的是吴奇的女儿。

吴奇说,吴代云这些农村老人的质朴,常常令他心生感动。

2019年11月,吴奇接手254路公交,开始了一辆车一个人的“村村通”之旅,一路下来,吴奇把这条别人眼中的“孤单无趣”公交,开出了一番热闹、一段亲情。

特殊之路:车上乘客,平均年龄超过70岁

吴奶奶送给吴奇的蔬菜,总被拒绝。长江日报记者张宁 摄

2019年7月28日,254路公交开班发车,线路从蔡甸区常禄大街福兴社区至奓山三羊村,全长11.6公里。这是三羊村等村子村民出行的唯一公交线路。

三羊村共有141户,其中65岁以上老人有90人。吴奇说,这趟公交车的乘客,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254路一天发车五趟,头班车6时45分发车,末班车17时开行。主班司机吴奇一周跑五天,休息的日子,换司机代班。

首任司机开了一个月就提出换线,理由很简单:老人多、路难走,最重要的是一路上“孤单无趣”。

接手254路之前,吴奇开的是275路公交,从常禄大街开往蔡甸主城区,人多且热闹。吴奇说,当时线长提出希望他接手254路时,他虽然犹豫但还是答应下来:“一来我好奇这条线到底有多‘孤单无趣’,二来事情总要有人做,我就试试吧。”

这一试,就是两年。

8月24日9时30分,大雨。记者从常禄大街搭上254路随车探访。77岁的胡右香提着刚买的一袋调料上车,见了记者,胡奶奶开口就是一句俏皮话:“小吴啊,人好,就像两个哑巴谈恋爱,没得话说!”

家住三羊村的胡奶奶说,天气好时,她经常和村里的老人结伴到常禄大街玩,“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腿脚哪那利索呢?小吴每次都蛮耐烦等我们上车坐稳才发车,我们都喜欢他”。

正说着,车辆经过一段因施工而变得泥泞的道路,为避免颠簸,吴奇把车速压到几乎静止,胡奶奶紧握扶手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开私家车进村,路太难走。每次子女接她到市中心玩,她都是坐这趟车到常禄大街与子女会合。

车辆驶过颠簸路段,紧接着是一段几乎一车道的乡村路。道路两侧是被雨水压弯腰的树枝,车辆经过,树枝在车玻璃上刷出一阵哗哗的声响。

这段窄路,格外体现吴奇的车技和耐心:不仅要沉着应对对向的大小车辆,还得等一群摇摇摆摆的鹅从车前慢吞吞通过。    

“不只鹅,还有鸡、鸭、兔子,有一次我还碰到过一头迷路的猪。”吴奇饶事后向记者描述自己的“乡村奇遇”。

这条在别人眼里“孤单无趣”的线路,在吴奇眼里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开公交之前,吴奇开过理发店,也开过大货车。吴奇说,成为公交司机后,他的生活变得有规律。

眼睛不大的吴奇,笑起来眼睛更是眯成一条缝。“我有一种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感。”虽然戴着口罩,但他眉眼间藏不住的笑意,透着亲切和诚恳。

服务之路:刘奶奶搭车不再带垫脚小板凳

吴奇常帮村民带药品。长江日报记者张宁 摄

车到三羊村时,胡右香老人下车,虽然手里提着一袋调料,她还是坚持伸出了左手与吴奇挥手道谢。

在这位老人眼里,这个年轻司机就像自己的孙子辈。而在三羊村,像胡奶奶这样的爷爷奶奶,吴奇还认了不少。

今年4月,254路的终点站由三羊村延伸至香城新村,线路又延长了3公里。

在此之前,三羊村村委会门口的大院一直是吴奇的歇脚处。

天气好时,老人们都会聚在那里聊天,每趟十来分钟的停留休整时间,吴奇和村里的老人们渐渐熟络。

吴奇每次来,老人们会拿来一把椅子把他围在中间,问这问那,一脸笑模样的吴奇一一作答。

“几好的伢哦!”8月30日,76岁的刘旺奶奶听说有记者要采访吴奇,拄着拐杖,拖着病腿,一步一步从家里挪出来,硬是要拉着记者说两句。

刘旺老人说,因为腿脚不方便,她经常要去常禄大街买药打针。由于脚抬不高,每次出门搭车,她总会随身带个小板凳垫脚。

吴奇来了之后,这个小板凳就再没用上了,“每次都是小吴把我扶上扶下。”刘奶奶伸出双手比画着,“其实说扶还不准确,我的腿一点力都使不上,每次都是他把我抱上车抱下车,小吴比我儿子孙子还要耐烦。”

“小吴好啊!小吴好啊!”提到吴奇,90岁的郭远谋从躺椅上直起身来,连说带比画地对吴奇赞不绝口。“我在他的车上还有一个专座。”郭爷爷回忆,有一次,他坐车去常禄大街看病,吴奇专门找了个离驾驶室最近的座位给他,还向其他乘客打趣:“这是给高寿爷爷的专座!”“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我是他的亲戚呢?!”郭爷爷笑着,满脸皱纹叠在一起。

“这伢心善。”郭爷爷还举了个例子,一次闲聊时,他向吴奇感叹“自己岁数大了,命不长了”,吴奇听了连忙接话:“现在医疗条件好得很!您老好好活,长命百岁!”

今年3月,郭远谋老人因脑梗卧床不起,吴奇和乡亲前去探望。病中的老人一眼就认出了吴奇:“小吴,你来看我啦!”

信任之路:除了带药,他还帮村里人“捎带”孩子

吴奇为吴奶奶送药。长江日报记者张宁 摄

吴代云老人经常把刚摘的菜往车上一扔就转身离去,这一招让吴奇无法拒绝。

两人的“交情”起始于吴奇一次“捡耳朵”的经历。

2019年年底的一天,吴奶奶找到村医务室的医生,打听自己的胃药什么时候能到,医生答复还得等几天。两人的这番对话,被坐在一旁的吴奇“捡了个耳朵”。

“您要的胃药,常禄大街药店有啊,我一天跑几趟,我今天就能帮您带回来。”吴奇这么一说,让吴奶奶喜出望外。

254路下一趟到达三羊村时,吴奶奶就收到了吴奇带回的胃药,“小吴,你就当我家孙子算了,你的姑娘就算我的重孙了”。

吴代云老人说,村里虽然通了公交,但她因为晕车,从来不敢坐。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每隔一个月,吴奇都会帮她带药。老人每次采摘的蔬菜,打捞的野菱角,院子里收下的枇杷,都要送给吴奇。

吴奇强调多次,公司不允许司机收乘客的礼物,吴奶奶想到妙招,“不是给你的,是给我重孙的!”

吴代云的这个方法被腿脚不便的刘旺老人学会了,一次看病回家,被吴奇抱下车后,车门快关时,她突然喊了一句,“车后头的莲蓬是给你伢的,蛮新鲜!”

村里老人多,三病四痛是常有的事,为老人代买药品,吴奇从不拒绝。帮吴奶奶带胃药,帮刘奶奶带治疗关节疼的药。郭爷爷生病住院期间,他的家人还请吴奇带了住院衣物,就连上千元的住院费都交给了吴奇转交。

开行254路两年,吴奇和老人们之间系着一条信任纽带。

龙中梅很放心把孩子交给吴奇带给村里的奶奶。长江日报记者张宁 摄

李晓蓉奶奶的儿子媳妇在常禄大街开餐馆,两个孩子由李奶奶带。孩子妈妈龙中梅在常禄大街给孩子买的奶粉、纸尿裤常常托吴奇帮忙带回村。龙中梅6岁的大女儿和吴奇熟了,常跟在他后面“伯伯长伯伯短”地叫。

去年夏天,小姑娘想让奶奶带着去常禄大街找爸爸妈妈,李奶奶直接把孙女送到吴奇的车上,“跟着你伯找你爸爸去,我让你爸爸在终点站等你”。

8月30日那趟车,记者正巧遇上龙中梅托吴奇把女儿带到村里,小姑娘一点不怯场,安安静静坐在驾驶室旁。“他这两年在我们村里已经名声在外了,大家都信得过他。”龙中梅对记者说。

吴奇说,除了李奶奶家的孙女,他还帮一位在常禄大街务工的村民带过几次6岁的儿子,“平常见面都眼熟,带着带着,大家也都放心了”。(文|长江日报记者郭佳 通讯员鲁娟 廖瑜 肖玲瑜 图|长江日报记者张宁)

【编辑:邓腊秀】

(作者:郭佳 张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