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汉军运会体操比赛场馆黑科技:座椅背后能吹凉风

主体工程完工的奥体中心综合馆(图左),与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浑然一体。 施工方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0日讯 满足多专业赛事要求,具备多种功能用途,采用多项“黑科技”和创新技术建造的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性体育馆即将完工。明年10月,该场馆将承担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体操比赛。20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这座按照奥运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场馆,感受项目中蕴含的科技含量和工匠精神。

“黑科技”展现环保理念

已完工的省奥体中心综合馆主体工程。记者喻志勇 摄

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性体育馆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高新三路,由武汉建工集团承建,建筑物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为36750平方米,总座位数为5365个。

据项目负责人郭学骞介绍,该场馆的主要特点是主馆(比赛馆)、副馆(热身训练馆)一体化设计,满足体操、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以及全民健身的要求,并配备最高水准、达到高清电视转播效果的场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黑科技”。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该场馆采用了国内先进的静压箱送风技术,即把钢筋混凝土结构做保温隔音处理后,充当中央空调的管道,并将送风口隐藏在座椅后面,确保每个座位都能够均匀稳定送风。这样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场馆内部的美观,还能够减少能量流失,实现静音控温、节能环保等功能。

此外,场馆外的主要道路及绿化采用国内先进的海绵城市理念,缓解了场馆周围的排水压力,保持路面干燥,延长场馆使用寿命,形成“会呼吸”的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热岛效应,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赛体验。

“工匠精神”打造经典工程

内部装修正在进行。记者喻志勇 摄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团队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打磨细节,解决了多个技术难点。

据了解,该工程钢桁架结构全部为高强度焊接节点设计,整个桁架上没有一颗螺栓固定,共计6000多条焊缝,全部采用现场手工焊接工艺。冬季来临,为了避免低温雨雪天气,影响焊接质量,该项目部求助于湖北省焊接协会,并邀请焊接技能大师、省焊接协会会长马才旺到现场,对参与桁架焊接的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焊接质量。经过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培训后焊接的焊缝合格率高。

结合体育场馆的特点,该项目团队广泛采用BIM技术,构建智慧工地,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项目质量,并于近日在武汉建筑业BIM技术应用视频大赛中获得了“最佳展播奖”。

团队研制出的《超大跨度钢桁架屋盖四周高空散装中部高空对接施工工法》也已成功申报省级工法。该工法结合空中散拼和地面拼装分开进行、同步作业,有效缩短钢结构工期36天,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距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体操比赛场馆完工还有96天”,在场馆的进门处这样写到。届时市民们将可以看到这座造型酷似武汉市花梅花的现代化建筑。

链接——

郭学骞: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

一位项目经理正在介绍场馆结构中使用的关键技术。 记者喻志勇 摄

在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性体育馆的建筑工地上,长江日报记者见到了一支年轻的项目团队,他们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日以夜继地奋战在一线,有的甚至推迟了婚期。负责人郭学骞表示,举办军运会,是国际盛事、国家要事、武汉喜事,能够参与其中,既是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也是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

这支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大多数为单身,有的甚至为抢工期推迟了拍婚纱照的时间。郭学骞说:“其实刚接手这样一个重大任务,内心是忐忑的,不过在各方的支持下,我们统一思想,迎难而上,不仅要干,还要干好,要以奥运标准建设综合馆。”

在此之前,这支团队没有承建大型体育场馆的经验,郭学骞说:“这注定是一场硬仗,要打硬仗,就必须树立铁军作风。”

在项目钢结构施工中,由于跨度大,技术难度要求高,项目团队多次论证吊装方案,一个多月的计算机模拟,30次的现场分析会,10多次方案论证,整体吊装、高空对接、分段拼装,最终120米大跨度钢桁架结构,一次吊装成型。

郭学骞认为“工匠精神”既要坚持精益求精,还要敢于开拓创新。他说:“我们团队的年轻人,自承建以来,他们耐心地推敲每一个细节,灵活地应用每一项技术,用别人难以理解的‘严谨’与‘苛刻’,完美诠释了‘工匠精神’,这必将成为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记者李勇 万凌 通讯员胡盼 李晓佳 栾真 苏焕)

【编辑:符樱】

(作者:李勇 万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