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马克思故居|哲学的道

文/武斌(著名文史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

第一次到欧洲访问时,我在法兰克福下飞机后,就驱车前往巴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远远望见了一座很古典的小城。导游闻先生说,这是德国的边境城市特里尔。我说:特里尔?不是马克思的故乡吗?心顿时激动起来,决定临时改变行程,先去拜访马克思的故居。

特里尔位于卢森堡和德国的界河莫塞尔河河畔,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早在公元前16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在这里设立城郡。戴奥里先大帝重组罗马帝国时,特里尔成为帝国西部的都城。罗马人为了使这座城永恒,建筑了无数的巨石建筑和雕塑。而今,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尘岁月,仍然闪耀着当年罗马征服者特有的宏大气势和壮美风格。

马克思的故居距离市中心不远,坐落在一条名为“布吕肯大街”,实则宽约四五米的小巷里,是一座朴实的带有巴洛克风格的三层小楼,黑瓦白墙、棕色门楣,门前的墙面上镶嵌着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的铜质头像,下面写着:“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此”。正是在特里尔,马克思度过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

马克思故居直到1904年才被确认。192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买下了这栋房子,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博物馆”于1931年正式对外开放。1933年纳粹上台后,马克思故居被没收并遭到破坏。战后,马克思故居得以重新修复并恢复开放,1968年又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领导下维修扩建,具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

我来到马克思故居门前时,天空飘起了细雨,小城笼罩在蒙蒙雨雾中。我轻轻推开那扇棕色的大门,沿着指示牌的方向,走过一间一间展室,仔细地观览陈设的照片和遗物,似乎在重温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那段历史。其中,有马克思、恩格斯与同时代革命家的交往、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各国工人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的介绍,陈列着《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以及马克思许多著作的第一个版本,马克思、恩格斯署名赠给友人的书籍,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书信,马克思赠给父亲的诗集的抄本和马克思为燕妮收集的民歌等珍贵文物。在最后一间展室里,则是一幅巨大的地图,标示着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两窗之间的壁龛前放着一座卡尔·马克思的半身铜像,马克思就出生在这个房间里。

在我即将结束参观的时候,发现了一本精美的留言簿,翻阅开来,最多的是来自中国的参观者的留言。实际上,在马克思故居,乃至在整个特里尔城的商场、超市和旅游景点都有显著的中文标识。因为到这里参观的,最多的还是来自中国的游客。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改变了我们的国家。我们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长大的,许多著作我们耳熟能详,马克思的概念、话语是我们表达意见的基本形式,马克思早已成了我们的一部分生活背景和思想背景。所以,在拜访马克思故居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朝圣”的心情。我把这种心情也写在了那本精美的留言簿上。

许多年前,我在一所大学的大厅里,见到一尊马克思的头像,基座上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在那一霎那间,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崇高、超越和奋斗的理想主义激情。

而那一次,我置身马克思故居中,在那改变世界的伟大思想的源头,心中又涌起了这种感觉。

【编辑:贺方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