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行记· 辩论有时得“认怂”

文/周玄毅

很多人觉得辩手喜欢钻牛角尖,其实我倒觉得,辩论是吃亏的艺术,得知道什么地方该认怂,该认到哪一步,否则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举个例子,最近看了一场辩论,题为“以顺为孝是否过时”,有现场观众问反方的一个小男生:“如果顺就是孝,那等你结了婚,还是什么都听老妈的,不就成妈宝了吗?”
这个问题一出,现场一阵哄笑。小男生涨红着脸回答:我承认这样是不好,不过呢,就孝来说,还是得顺,不然怎么叫孝呢?
很明显,这个答案现场观众是不太满意的。不过我心中倒是有些触动,就主动帮他打圆场:说“孝就要顺”,就像是说“旗袍一定要收腰”,你可以不喜欢“孝”这个概念,就像你可以不喜欢旗袍这种服装,但是不能因为你不喜欢,就说“孝可以不顺”,或者“旗袍可以松松垮垮”。你可以说孝子都是“妈宝”,但这只意味着在你的价值观系统里,“孝”并不重要,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孝不要求顺”。或者说,你其实是觉得孝已经过时了,而不是觉得“以顺为孝”这个观念过时了。
而以上的观点进一步延伸,会得出更有意思的结论,那就是,支持“以顺为孝”的,反而更有可能反对在当今社会提倡孝道。因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尊老爱亲,不只是温情脉脉的顾念恩情,而是一套严格的权力从属关系。
现在你想想,以上这段古怪的推演,根子出在哪?——出在“不认怂”。如果你一点亏都不肯吃,无论情况多么不顺都只知道自说自话,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其实,现场认个怂又有多难呢?比如你可以说:这位观众的问题非常好,他提醒我们,以顺为孝走到极端,确实有变成妈宝的可能,但这毕竟只是一个极端情况,我们还是看看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是更应该提倡对于父母的“顺”吧。如果这么回答,是不是就不会被自己套牢了?
如果你觉得以上这个推演已经够诡异,那还有更诡异的。就是,当反方质问“不顺会让父母伤心”时,正方为了不认怂,同样提出了一个天外飞仙般的思路。他们说:顺,是被动的,而爱父母,应该是主动的,所以孝,就要主动地去关心问候,不要等父母开口你才行动。
他们的战略是:你不是要指责我们不孝敬父母吗?那我就比你们更孝敬父母,我们要孝敬得父母没话说,以至于不会提出任何要求让我们去“顺”,这岂不是就不用“以顺为孝”了?
这个思路,有点像历史上刘邦玩过的一个脑筋急转弯。当时韩信派使者来求封假(代理)齐王,刘邦先是勃然大怒,然而在张良的暗中提醒下,他意识到此时不能得罪韩信。但是韩信的使者已经看到他发火了,这个时候就算答应封王,也会影响与韩信的关系,怎么办呢?刘邦顺坡下驴,说:我太生气了,男子汉大丈夫,封个假王算怎么回事?要封,就封个真齐王!
你比较一下:1、孝,为什么要顺呢?(急转弯)我要比顺更厉害,在父母有意见之前就让他们开开心心!2、封假齐王?你居然好意思说什么封假齐王?(急转弯)要封就封个真的!是不是很像?都不是从常理出发,而是为了给自己圆回来硬拗。
刘邦的硬拗有没有穿帮且不论,反正这个辩题的正方,确实让大家吓一跳。因为按他们这么说,为了“不顺从”父母的逼婚,所以我们要抢在父母抱怨之前早点结婚,为了“不顺从”你妈逼你穿秋裤,所以你要在你妈开口之前套上毛裤,这个思路,有点搞笑。
所以,辩论虽然是要据理力争,但是既然大家都只是一隅之见,就难免各自有些理论上的困难需要认怂。什么怂都不认,看上去硬气,其实很容易把自己带到沟里,何必呢?适当的认怂,既是风度的展现,又能避免被极端不利的情况套牢,何乐而不为?
周玄毅 青年学者,武汉大学辩论队总教练,行深辩论,偶有所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