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寒武纪的“形象代言人”

沉睡着一种来自远古的生物

——三叶虫

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澄江动物群

标志着地球生命大爆发的开始

就让我们来武汉中华奇石馆

看看它们的真面目吧

(上图为武汉中华奇石馆馆藏三叶虫化石)

1984年,南京古生物所发现了澄江动物化石群,之后针对3万余块化石进行了长达17年的大规模采集和综合研究,第一次生动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动物世界的面貌,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奥秘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叶虫便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物种之一。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作为15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之一赫然在列。

(寒武纪时期示意图)

三叶虫是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中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三叶虫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

(上图为武汉中华奇石馆馆藏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到寒武纪晚期时发展到顶点。此后,三叶虫从极盛的高峰走向衰退,延续到二叠纪末期(约3亿年前)时灭绝。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三叶虫繁衍出了众多的类群和巨大的数量,总计可以分为10目,有1500多个属,1万多个种,其中发现于我国的有大约500个属。

三叶虫大多适应于浅海底栖爬行或以半游泳生活,还有一些在远洋中游泳或漂浮生活。不同种类三叶虫的不同生活习性,导致了它们形态各异的身体构造。底栖三叶虫身体扁平;钻入泥沙生活的三叶虫头部形似扁铲;而适于在淤泥海底爬行的类型,其发达的肋刺和尾刺则会使身体不易陷入泥中。

(上图为武汉中华奇石馆馆藏三叶虫化石)

在明朝崇祯年间,曾经有过“蝙蝠石”的记载。到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对“蝙蝠石”进行了科学研究,终于弄清楚了,原来这是一种三叶虫的尾部。为了纪念这个名字,这种三叶虫的拉丁文译名便叫做蝙蝠虫。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三叶虫和许多其它生物一起共同揭开了地球走进生物多样化的序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创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生物世界,无数史前生物畅游阔海。到了晚古生代时,三叶虫随着二叠纪灭绝事件而从地球上消失,一个时代随之落幕,而另一个时代的主角们则得以幸存,生命开始了另一轮进化。

(编辑:张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