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漫漫·翻阅狄更斯

文/张宗子

儿子喜欢狄更斯,读完了除《艰难时世》以外的全部长篇,最爱《大卫·科波菲尔》,其次是《匹克威克外传》和《荒凉山庄》。说来惭愧,后两部我沒读过。我读过六七种狄更斯,喜欢《远大前程》,不太喜欢《双城记》。狄更斯的善恶有报情结太重。小说在报上连载,他必须照顾大众口味,故事的发展,几乎都是好人从小遭遇不幸,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成长,最后阴错阳差,遇到贵人,或发现孤儿本是富贵之家的弃子,于是一夜之间,命运逆转。

悲欢离合的故事,少不了巧合,少不了误会,少不了不可思议的奇遇,更少不了千里伏线,到关键时刻突出奇兵。善恶有报是读者的期望,我承认自己看到最后,游子还家,有情人成眷属,心里也高兴。放下书本,如释重负。中国的三言二拍类似,而且要借此作劝诫。但编书人并非每次都存不忍之心,一些善良的人物,命运仍旧悲惨。《玉堂春落难逢夫》,何其标准的狄更斯模式,狄更斯小说的要素,它一项不缺。同是好结局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就和狄更斯不沾边,有点像意大利传奇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悲剧,但悲壮而不低靡,《王娇鸾百年长恨》则有哀婉气氛。论劝诫,悲剧的效果不亚于大团圆。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被誉为名作的,足有十几部,我们的课本选代表作,别具只眼,选了很少人知道的《艰难时世》。要不是学英文读了简写本的《远大前程》,凭《艰难时世》的印象,我就把狄更斯和写《穿破裤子的慈善家》的罗伯特·特雷塞尔看作一类了。《远大前程》里有一些青春期的憧憬和怅惘,在匹普心中,那是伦敦和斯苔拉。匹普身上何尝没有巴尔扎克小说里来到巴黎闯天下的外省青年拉斯蒂涅的影子呢。

早年所读的《大卫·科波菲尔》,对于从一个人出生讲起的故事,颇不耐烦。萧斯塔科维奇在口述自传里,对于这种写法——他是指传记或回忆录,狠狠挖苦了一通,我很能理解。同样的,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也印象淡薄。现在读人文版插图本,拿起来就不能罢手。有些章节,必得读两遍才能尽兴,如贝西姨奶奶大战摩德斯通姐弟。狄更斯的好,就是人物超常的特异性格所造成的喜剧效果,但从艺术上讲,这种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个性,使人物扁平化了。所以他笔下的人物的名字,不少都成为英语中的普通词汇。

不变的独特个性,自然无可非议。人物要成熟,成长,个性要发展,是我们那年代的文学理论反复强调的。我不是拿这个来抱怨狄更斯。说狄更斯的人物扁平,是因为人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多面的,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情绪中,有不同的表现。再者,我以为年轻人读太多狄更斯,会徒染伤感。

那么,读谁的小说教人学会坚韧和开朗?是《唐吉诃德》《战争与和平》,还是廉价的励志之作《约翰·克里斯朵夫》?我知道,要学会心肠硬,最好读巴尔扎克。要善良,读契诃夫。可是契诃夫心肠太软了。在这个硬邦邦的社会,心肠太软的人很难生存。也许读读《水浒传》和《西游记》最好。《水浒传》教你豪迈和旷达,教你对朋友仗义,最重要的,是教你在某些时候,在可能的情况下,学会一点无拘无束。《西游记》轻快、风趣,有机智,有不屈不挠。在这背后,还有一个人对理念的坚持和温暖如春的自信。

有理智,有胸怀,拿得起,放得开,该庄重的时候庄重,该风趣的时候风趣,读什么书能把人培养成这样?如果有,其唯《论语》和《庄子》乎。

张宗子旅美作家,现住纽约。著有《空杯》、《书时光》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