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公平优质为目标,武汉教育奋笔抒写城市幸福未来

武汉市金银湖二小的孩子们放飞梦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的大事。作为一座有百万中小学生、百万大学生的特大城市,武汉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公平优质为目标,奋笔抒写这座城市的幸福和未来。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占比达90%

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

今年秋季开学,全市145所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交付使用(含以前年度建设项目),增加入园、入学学位8.29万个,有利于缓解武汉市局部地区存在的学龄前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矛盾和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难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新的人口政策实行和“两个百万”工程等因素,近年来武汉市学龄人口急剧增加。为了迎接“入学潮”,武汉市近几年“上新”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

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是武汉市中小学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截至目前,武汉已完成的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占比达90%。这意味着,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选择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市于2016年启动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工程,从办学思想、依法治校、队伍建设、素质教育、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校园文化、开放办学、办学成效9个方面、68个指标对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武汉通过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建设、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快速优质成长共同体建设及学区制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六大机制”“四项行动”“五个优化”落地生效。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武汉市启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校建设工作。经过5年建设,全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已达773所。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

除了义务教育,武汉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0%以上,全市等级园占比达到75%。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达到92.03%。

同时,武汉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优质高中资源占比稳定在85%以上,重点建设10所左右领航学校和20所左右特色高中。

武汉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创建国家级示范职校10所,组建行业类职教集团7个,创建国家级教学改试点学校3所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实习、学生管理“50强”学校3所。

另外,武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1.9%,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64年。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社区教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每学期落实各类助学资金上亿元

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教育公平的意义在于弱势群体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武汉保障特殊人群享受公平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近5年来,全市412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脱薄,4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104所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建成70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切实提高,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疑似失学学生全部清零销号。

“十三五”期间,武汉建立涵盖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巩固控辍保学成绩,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优化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提升资助精准精细水平。当前,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构建,落实10.75亿元资助资金惠及困难学生86.81万人次,率先在全省实现中职教育全免费。2020年落实各级助学资金共计1.25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78万人,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为切实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武汉推进融合教育,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科学教育安置。每个区布局1所特殊教育学校。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

保障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汉接受义务教育与本市户籍子女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坚持随迁子女在汉接受义务教育入学零门槛、升学无障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97%以上。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充分发挥70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的功能作用,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关爱服务和维权服务,实现教育关爱“全覆盖”。

近年来,武汉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在运转保障、学校建设、资助扶持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武汉教育云平台和智慧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项国家级示范项目保持全国领先

“武汉做法”着力提升素质教育品质

一直以来,武汉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大市、教育强市,武汉承担着全国教育改革试点、示范的职责,近年来多项“武汉做法”走向全国。

2017年,武汉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到2019年底,在38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中,武汉被认定为6个优秀试验区之一。校园足球“武汉经验”也多次得到教育部认可和推介。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我市中学生足球队代表湖北勇夺女足冠军和男足季军。

2018年,武汉市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牌匾。武汉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专家指导”的工作格局,形成学校、家庭、市视防中心“三方共管”协同推进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网络,在全国率先探索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有效路径。全市实施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战略前移,在防控周期上前移,抓早抓小;在防控环节上前移,从治疗前移至预测、预警;在预防意识上前移,对视力健康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监测数据显示:学生标准化视力低下率不断下降。

武汉市中小学生“跟着课本游中国”主题夏令营活动连续开展20年,先后有230所中小学校2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将该夏令营作为“童行中国”夏令营推广计划的核心模式,在全国推广。2018年9月,武汉在全国率先出台《武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标准》,中小学校开展研学从此“有规可依”。

2019年,武汉市成为全国首批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之一。武汉以国家教育云城市试点为契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前,“班班通”工程覆盖了全市中小学所有班级,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师机比例1∶1配备,中小学生计算机7∶1配备。

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试点任务不断突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被教育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新中考、新高考改革顺利推进,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百万中小学生同上一堂“信仰”思政课

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汉市突出青少年群体,着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按照“大思政课”思路,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擦亮“同上一堂思政课”工作品牌,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上好百年党史“必修课”。

武汉市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顶层设计,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上下功夫,精心设计不同学段的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精准滴灌”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例如,针对小学生,多采用“画一画”“唱一唱”“访一访”“讲一讲”等方式;针对初中生,多组织讲红色故事、寻访探究等活动;针对高中生,开展专题学习、辩论、演讲、研学旅行、课本剧展演等活动;针对大学生,倡导志愿服务、支教等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创设满足学科教学和党史教育的“双教”情境,积极构建“嵌入式”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模式,把党史内容融入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学生社团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

依托武汉丰厚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讲好红色故事、上好抗疫“大思政课”等活动,创新形式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百年征程忆初心——武汉红色故事汇”、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团、江岸区“小小红色足迹寻访团”、武昌区“英雄武昌·承红色基因”研学线路、江汉区“红色文物活起来”演讲比赛等构建起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党史教育的“红色矩阵”。

持续擦亮“同上一堂思政课”工作品牌,让思政课成为红色教育和“四史”教育的有力载体。继“红色故事进校园”“战疫青年说”后,今年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出版红色读本,发布红色图谱,举办现场展示、开展教案评比、组织红色实践活动等,创新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例如,5月发布的红色图谱汇集23所中小学红色资源,是全国首部完整的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同上一堂思政课——信仰的力量”现场展示播出后,超500万人次通过电视和人民视频、抖音、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观看。

(文:邹永宁 图片:彭年)

【编辑:张靖】

(作者:邹永宁 彭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