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七中学:以德立校以爱育人,激发生命潜能 奠基幸福人生

学生们在新校区里学习,迎接新学期。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办高质量的高中教育,既是国家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武汉市第七中学在“关注差异、开发潜能、激励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让教师“博学善导、乐业高效”,让孩子“乐学善思、诚信进取”,经过74年砥砺前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才。在时代呼唤教育均衡、优质、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学校始终不忘求真精神,笃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更多孩子的梦想扬帆起航。

老校焕发新生机,优良教风学风一脉相承

9月6日上午7时30分,位于江汉经济开发区江旺路的武汉七中新校区准时响起国歌声。今年9月,武汉七中在新校址迎来新学期。一流的硬件设施、丰富的教育资源,让老校焕发新生机。

据了解,该校址为七中的过渡校区。近年来,江汉区重视教育品质提档升级,斥资对一批老旧校区进行改造,现代化、高标准、国际范的新七中已在兴建中。为腾出空间进行新校建设,经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多次调研、精细规划、周密安排,政府投资5000万元资金对过渡校区进行装饰改造。

高三学生张玄烔说,虽然是过渡校区,但学校的硬件布置丝毫不马虎。校园面积更大,让他们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教室里的多媒体更先进、更好用。学校阅读室、音乐室一应俱全。老师还专门为他们订制了专属书柜,解决高三学生储书问题。

该校校长陈家艳表示:“高中是同学们人生中学习生活最关键、最美好的一程,旧城改造、学校新建也是七中长远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确保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体现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在全新的过渡校区里,全体七中人共谋发展、共谋新局,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仅如此,学校教师也将优良的校风和教风带到了新校区。在武汉七中,有着一大群乐意为学生筑梦而无私奉献的老师,他们之中,既有省优秀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21位,18名市、区优秀青年教师,30余名市、区优秀班主任,也有国家、省市优秀排球教练员,执法过奥运会、亚运会的国际级排球裁判员。

学业上,他们通过高效课堂和有效德育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频频创造“低进高出”的佳绩。应对高中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和湖北省高招制度改革,教师团队更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尊重差异,激发学生潜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稳妥实行分层教学与“选课走班”制度,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学校办学品质的新跨越。

生活上,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和培养毫无保留。高一班主任许峦,深知培养学生要“以真心换真心”。她力求为学生们营造快乐、活泼的氛围,让紧绷的高中学习变得张弛有度,提高学习效率。她把自己看做为学生“找梦想的人”,帮助他们进行生涯规划,找到人生的目标。高三教师赵瑜,擅长用耐心和包容心帮助学生们排解“成长的烦恼”。面对早恋、叛逆等青春期议题,她拒绝粗暴干预,而是像知心伙伴般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爱情观,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赵妈妈”。

在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下,2021年武汉七中以保底高中生源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无论是高分层还是特殊线上线率,均开创新篇。大批学生“低进高出”,追梦精彩人生。

体艺教育大放异彩,百余学生排球“拍”进重点高校

走在武汉七中新校区校园,两块沙滩排球场格外醒目。虽然新校区只是三年过渡,但学校对排球训练场地的布置丝毫不马虎。两块沙滩排球场、四块标准排球场,在其他校园实属少见。

武汉七中是享誉荆楚的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历经60余年发展,已成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武汉七中,排球不仅仅是兴趣和爱好,更是一个标志、一种精神、一种成功的可能。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成就了一大批积极进取、乐观康健的学生。

学校对所有学生开展排球普及课,赋予终身受益的排球运动基因,由教练员从中选拔排球特长生,再优中选优组建学校排球队。对他们来说,排球不仅是爱好,更是成为能帮自己上好大学的技能。近十年,该校200余名学生凭借排球特长考进了大学,40余名体育生靠排球把自己“拍”进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

学校排球队队员邓立鸿,被武汉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类别直接录取。谈起自己高中三年的排球生涯,他对学校和教练充满感激。

进入七中后,邓立鸿在优秀排球教练刘正学、王峰、余汉兵、肖子平等老师的指导下,每天雷打不动训练两个多小时,无论寒暑和节假日从未间断。三年的努力,邓立鸿多项荣誉傍身,他和队友们夺得省运会青少年排球、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运动会排球比赛、湖北省中学生运动会等多项冠军。

不仅排球传统特色稳步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也大放异彩。自2006年创办美术特长班以来,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适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艺术特长生绝大多数考入重点本科院校,高水平运动员1人,体育本科上线7人,全面实现学校多元育人的发展目标。近70名优秀毕业生从武汉七中考进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

在校园收获最美青春,毕业生离校后仍念念不忘

9月,全国高校陆续开学,考入武汉纺织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张天怡也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开启新的求学征程。虽然已经毕业,但谈起母校七中,张天怡仍念念不忘,心怀感恩。

谈起母校对她的浸润和培养,张天怡感触颇多。她用两个关键词形容在七中的三年:奋斗、快乐。所谓奋斗,她说在学校,不光是学生的奋斗,还有老师的奋斗。高三一年,她和同学们常常利用午休、自习和放学后的时间,找老师问问题。即使是休息时间被占用,老师们却毫无怨言,学生们学到多晚,他们就陪到多晚。

张天怡记得,在美术联考成绩出来后,她比预期的分数差了一大截,心情特别沮丧。没想到的是,接连有七位老师来找她谈心,帮她分析失利原因,为她排解心中的沮丧。“他们是真正关心学生的好老师,让我迅速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第二个关键词是快乐。她说,学校开展了广播社、文学社、书法社、生物社等多种社团,让她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张天怡说,在武汉七中,她收获了成绩,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对美好人生的希冀。“特别谢谢母校,我非常幸运,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和同学们。”

张天怡的故事,是武汉七中美好校园生活的缩影。校长陈家艳坦言,武汉七中在生源上并不具备优势,但学校秉承“勤奋求实”的理念,教孩子们“成就最好的自己”。比起埋头追逐分数,她更期待学生们有放手一搏的魄力,有不怕失败的韧劲,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有直面挑战的自信,有热爱生活的志趣。

学校开设了多个社团,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引导他们发现生活的乐趣。学校每月一个主题活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劳动节……不同的主题让德智体美劳全面渗透。“我们一直在思考,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们过上怎样的人生?我希望他们拥有健康、奋斗、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开展一切教学行为和德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撰文:郑纯刚)

【编辑:张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