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科普 | 武汉科技馆开展“体验、创新、成长”系列科普活动

(武汉科技报记者:任文 通讯员:谭琛 )12月28日上午,“体验、创新、成长”系列科普活动在武汉科技馆新馆展开,为广大市民奉上精彩的科普大餐,让市民共享科普盛宴,感受科学魅力。

武汉科技馆始终坚持发挥科普主阵地的作用,以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己任,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主阵地作用,依托“展”与“教”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武汉科技馆新馆的可持续发展,将武汉科技馆新馆建设成为武汉市的新亮点。截至12月17日,武汉科技馆今年共接纳参观人数130万人次,开馆三年来累计接纳人数450万人次,今年10月3日创下单天接纳人数新记录,为1.6万多人次。

此次系列科普活动涵盖科学秀、科普剧、车模航模表演、科学小课堂,小学生研学活动,并邀请业界科普大家——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科学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长徐善衍作题为《当代自然科学博物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的主题报告。期间,新媒体平台斗鱼直播开展科普直播活动,最高时段达到三百多万人次。

徐善衍教授从博物馆的含义,博物馆的历史,和国内自然科学博物馆面临的困境及办法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自然科学博物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徐教授介绍,博物馆(museum)的词根是希腊神话的掌管艺术与科学的缪斯(Muse)女神,将博物馆狭义地定义为“对历史遗物收藏、展示、教育的场所”,而将提供自然科学教育,并不收藏历史遗物的科技馆排除在外,是不合理的。自然科学博物馆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史,现在,新一代的完全型科技馆,不仅融合了自然史、工业史博物馆和科技馆,更体现了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涵。现在国内科技馆发展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他指出,想要改善国内科技馆的困境,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最重要的是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

来自鄱阳街小学的两百余名学生在现场展开了航模表演,随后又参与了研学活动。在“银河战士”模型的制作现场,学生三人一组,对照说明书,相互协作,有商有量的完成对模型的搭建。五三班的徐子杨自豪的说:“我平时就特别喜欢动手做模型,就在前几天我还完成了120片的长江大桥的木制模型。我觉得科技馆真的是太有意思了,不管来几次都会有新鲜感。 ”同样来自五三班的柯宇捷是个沉稳、负责的同学,是班级的副大队长,他说到,这样的研学活动真的太有意义了,可以增加学生的科学意识,在玩闹的同时就能学习知识,特别是三人一组进行协作更能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该校的秦主任对活动也连连称赞,表示这种活动很有意义,应该扩大参与范围,加强普及力度!

来自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  原党委书记赵有利,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东向,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科技馆馆长、山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路建宏,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科技馆馆长张成贵,湖北省科学技术馆馆长张翼,郑州市科协副主席、科技馆馆长崔光伟,合肥市科协副主席、科技馆馆长柏劲松等领导和专家来到现场并进行了指导工作。

此外,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主持了讲座,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兵,武汉市各区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编辑:付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