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刘同舫:马克思主义“行”在能指导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9月16日,长江日报在4版刊发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专稿《马克思主义“行”在能指导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全文如下——

马克思主义“行”在能指导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刘同舫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述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马克思主义“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地位。在“能”“好”“行”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行”具有“归根到底”的意义与价值。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走的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传播日益广泛深入,并逐步发展成为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知识分子的指导思想。但当时的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各种救亡图存的运动接连不断。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进行了多轮论战,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觉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越来越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的出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和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建立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任务,就理所当然地提上议事日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相较于其他政党,共产党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共产党人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合理路径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进而以科学的革命理论与策略指导了中国革命实践。

中国道路的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不懈奋斗中成功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道路,谱写了现代化发展图景的中国篇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新的内涵焕发强大生机活力,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创新,以全新思维、视野、态度和方式,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能够以历史的视野和辩证的思维审视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当下所从事的事业,从根本上来说是致力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践相遇、融合的百年过程中,被创造性地运用于分析、解决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从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

在中国语境与实践中,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应当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核心,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重要历史变革期遭遇的实践问题,不断磨炼了用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精准把握和本质理解”能力。诞生、成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并服务于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分析与破解“各种实际问题”而进行理论学习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诸如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认识问题、革命道路的理论构思与实践开辟问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予以回应与解答。中国共产党基于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存在基础及其上层结构的本质性理解,得以实质性地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

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化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唯物主义立场和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使困扰与阻碍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思想认识障碍得以根本解决。在思想解放之后,系列关涉改革开放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发与指导下予以化解,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具有了现实可能性。这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破解。

新时代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既立足于改革开放所实现的世所瞩目的中国奇迹,也面临伴随发展而来并逐渐累积的新问题和“硬骨头”。没有深刻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必然止步不前;中国共产党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在变革社会中的根本功能。

第一,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武装功能,强固全党的唯物主义信仰和全社会的改革意志,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自信心经历过颠簸起伏,它曾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状态中跌入谷底,又在新中国的建立中走向重建,而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的巨大丰富,“以改革促发展”的自信心在世所瞩目中史无前例地生长;而随着改革不断拓展,深层次难题和阻力急剧增加。此时,我们需要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通过对改革的必然性、可能性、规律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和辩证唯物主义澄明,强化“改革开放始终在路上”的认识,增强全党改革信心、坚定深化改革的精神信仰。

第二,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构建新的改革理论,以提高全党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改革之初“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大胆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描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拓展领导干部的发展思路和视野更加具有紧迫性:在历史新征程中,我们面对和遭遇的问题从单一性的、局部性的转变为联系性的、全局性的。此时的改革不仅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特点,而且改革的随意性、偶然性大大减少,社会领域所呈现的问题并非能够单纯依靠直觉化解。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向前深入发展,越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出高要求,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在总结既有改革经验和思路的基础上,以“全面”的视野统揽新时代改革的问题域,以“辩证”的方法厘清新时代改革的重难点,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和审视新时代改革的走向脉络,借此在“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中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问题。

第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对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予以辨析与导向,以牢固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助推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意识形态的问题因其思想牵引作用,始终关涉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各个时期的实践斗争时,无一例外极端重视意识形态的斗争,批判与纠正党内外的各种错误思想观念,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另一条主线。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洞彻和批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得以持存和发展至今。

(刘同舫 作者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编辑:张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