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科普课堂走进小学,教孩子了解粮食的前世今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7日讯 “大家知道稻谷是由什么植物驯化而来的吗?”“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主要粮食作物又有多少种类?”9月16日上午,在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的公开课课堂上,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汪波为五年级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物课,带着同学们追溯粮食作物的起源,介绍粮食作物的发展史,用农业生产的实例告诉同学们珍惜粮食。

此次活动是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第四讲暨2021年武汉市(黄陂区)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也是首场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听专家讲粮食的前世今生”,61名小学生现场聆听了科普公开课。

公开课上,汪波副教授重点介绍了主要粮食作物及其由来,据介绍,目前全球共发现35万余种植物,中国种植的作物约600种,中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亿吨,到2000年的4.62亿吨,再到2018年的6.58亿吨,成了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这背后离不开袁隆平、李振声、戴景瑞、盖钧镒、傅廷栋等一批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付出和钻研。汪波副教授在现场呼吁同学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要浪费粮食。(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通讯员杨皓琼  高红霞  陈雪莹)


(作者:潘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