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技术规模应用,中国人掌握自己的“时空基准”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9月16日至17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举行。(点击蓝字看详情)“北斗”应用社会,其实早已实现,但论及“规模应用”,根本是因为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即北斗三号系统级试验床。在这次峰会上,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母机”正式亮相。就像芯片的“母机”光刻机,加工“母机”数控机床等一样。有了“母机”,才能多生“蛋”,才有了规模应用的可能。

“北斗”是不折不扣的“新基建”,它让中国人建立和掌握自己的“时空基准”。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古至今,人类始终在追寻获取时间与位置的最佳工具和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社会趋向透明,更加需要高精度的时空基准。水下、地下室、深空的精确导航,第一时间发现病人,第一时间精确找到救援目标,实现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用无人机就能精准投送快递、外卖……这样的社会,才有资格被称为“智慧”。脱下“高冷”外衣,流向各行各业,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这样的应用才能称之为规模。

掌握自己的“时空基准”,带来的是一种安全感。渔民过去出海很危险,现在有一种救生衣上面有“北斗”接收器,渔民穿在身上,安全时能和家人联系,一旦有了危险,它会自动发出求救信号。它建立的是一种信任,带给人类的是全天候的保障,长期下来让人毫无觉察。精确的导航系统,最开始给人技术的新奇感,但演化到后来,将如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一般,深度服务人的衣食住行。好的口碑会口口相传,应用的广泛和规模,根本还是因为它足够好用。

在5G“助攻”下,卫星和地面网融合,构成强大的天地一体化网络,让“北斗”定位能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的精度。因此“北斗”也是在对导航重新定义:从粗略走向精准,从室外走向室内,从陆地走向海洋和天空,从区域走向广域和全球。

(制图:张莉)

【编辑:丁翾】

(作者:秦孟婷 张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