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头部,狠修内功——湖北水军复苏的奥秘

9月18日上午,全运会赛艇决赛全面开打。不到一个小时内,在男子四人双桨和女子四人单桨决赛,湖北就有三名选手随奥运联合队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整个上午共决出4块金牌,湖北队拿到2金1银,成为大赢家。

“运气好,运气好!”当记者联系上省水上运动中心主任尹进波时,他这样连声谦虚道。但回顾湖北水上运动过往二十年的发展,所有人都明白,此次的优异表现绝非一句“运气好”所能解释得了的。

要知道,湖北水军上次在全运会夺金还要追溯到20年前的广东全运会。当时张秀云、张霜霜等人为湖北队拿到两金一银。此后,四届全运会,湖北水军步入低谷,别说金牌,连进前三都难。

让人欣慰的是,又经过几代赛艇人的努力。湖北水军终于在这个奥运全运周期走出低谷:东京奥运会,中国水上军团在赛艇、皮划艇项目上取得2金2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湖北水上中心共有7名运动员、1名队医入选并参与赛艇、激流回旋等5个单项,参赛运动员规模为历史最多。而全运会首个决赛日的大丰收,更让人看好湖北水军已呈现出了强力复苏之势。

对标头部 狠修内功

据了解,本周期以来,湖北水上中心紧紧依靠国家队,坚持“以奥运带全运、以全运促奥运”的发展理念,不断将实力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经验丰富的运动员输送到国家集训队,接受最前卫的训练理念和最先进的科医保障,在全国最高水平舞台上进行锻炼和磨炼。

事实上,他们不仅仅是瞄准国家队,全力“对标头部”,直接与国家队建立了极其密切的合作关系。远的不说,奥运会前,省水上中心力邀中国赛艇队在鄂州红莲湖基地进行了出征前的最后一次封闭训练,时间长达一个月。其间,促成了湖北省体育局与中国赛艇协会、皮划艇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红莲湖水上基地和东湖帆船基地命名为“中国赛艇、皮划艇协会训练竞赛基地”,并作为每年春冠赛以及国家队春季集训的专属场地。

而在结束东京征战之后,中国赛艇队又直接返回红莲湖基地进行隔离训练一个月。湖北队的选手得以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与国家队优秀运动员一起切磋训练,让省队的训练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升。一系列得力措施再加上运动员教练员的刻苦训练,终于在全运会上收获累累硕果。

早年在省足管中心工作时,尹进波曾率队完成了冲甲的壮举,为湖北武汉职业足球续上薪火。而在调任水上运动上心后,从“陆军”转为“水军”的他,几年时间又带领一个团队将湖北水军带回了正轨。他表示:“随着湖北提出建立体育强省建设的总体战略后,水上运动实施了一系列的试点改革,带来了很大变化。省水上中心坚持向国家队学习,进行系列改革——将队内单一的小项性队伍结构整合为一个大队组;加强与武汉体院、武汉市的结合,形成湖北水上运动统一联合体;大力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教练员;引进顶级运动员加入湖北备战队伍;组建复合型科医训团队。”

不容忽视的“武汉力量”

在本次征战全运的湖北水军中,“武汉力量”也不容忽视。据介绍,共有包括林心玉,巨蕊等七人随湖北队参赛。这个人数远远超过了上届全运会。七人中,有五人是武汉市直属运动员,两人为武汉市输送省队的运动员。

武汉水上运动学校副校长周亚辉介绍,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市, 曾经培养出了张秀云等多位赛艇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湖北武汉赛艇和皮划艇运动,最辉煌时期可以在全国比赛中拿到半数以上项目的金牌。但随着外省市大力发展赛艇运动,重金兴修高标准的训练场地后,湖北水军在逐渐失去了“天时地利”的同时,也暴露出地域差异和选材困难的短板。因为赛艇项目普遍需要身高体壮的运动员,男子一般在1米90以上,女子1米80以上,这让省内可选的苗子少之又少。再加上,赛艇项目比起足篮球和羽毛球乒乓球项目,训练特别苦和累,一般人都不愿意从事水上运动训练,这导致在省内几乎无人可选。

近几年,湖北省和武汉市都改变思路,打开眼界,通过省外选材,本地培养的方式,逐渐恢复了元气。武汉市水上运动学校除了通过积极参加省内国内青少年比赛,选拔出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输送至省队和国家队。同时还与体育俱乐部深度合作,大力在社会上进行水上项目的普及推广工作,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和热爱水上运动。

2021年武汉市的暑期夏令营,水上项目首次被列入其中。80个学习体验名额几秒钟内被抢空。家长与学生的热情超乎想象。“武汉人是热爱水的。尤其在仍有疫情防控压力的情况下,水上项目没有封闭空间的限制,更加得到大家的欢迎。我们有信心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出更多好的苗子,为湖北和武汉水上运动重现辉煌做出更多的贡献。”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张琳发自西安)

【编辑:陶清】

(作者:张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