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楼研学民俗,他们被黄鹤楼“迷”住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1日讯 “‘月到中秋’打一数字。这是什么呀?十五?”“不对,月亮到中秋是个圆盘,应该是0呀!”9月21日晚,黄鹤楼主楼里,穿着汉服提着花灯猜灯谜的小朋友欢声笑语不断。这是黄鹤楼公园“白云黄鹤是我乡”研学课程《他们在黄鹤楼赋诗》的中秋特别活动。

9月21日中秋节的夜晚,江城皓月当空,明月与名楼交相辉映。 记者何晓刚 摄

在文化名楼体验民俗文化

这座古雅的名楼,在中秋之夜变成了传统文化体验地。“猜灯谜、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吃月饼……听老师介绍,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过中秋的习俗。”林女士为了让8岁的儿子更了解传统习俗,特意报名参加了这次研学课程,“现代人好像只记得吃月饼了,其实中国人过传统节日是非常讲究的!孩子很兴奋,我也觉得这个中秋跟往年特别不一样。”

除了赏花灯猜灯谜,现场还有投壶、剪纸等游戏。“这还是我第一次知道投壶!”参加活动的小朋友说,“老师介绍这种投掷游戏自战国时期就流行起来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好像课本变成了现实!”

35岁的陈女士带着4岁半的女儿一起参加活动,“黄鹤楼是武汉地标,让中秋节带女儿登黄鹤楼看武汉夜景,是特别好的体验文化,也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传统观念文化节日。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中秋研学夜游也非常新奇,我从前从没剪过窗花。”

小朋友们在灯猜灯谜。 记者何晓刚 摄

月饼竟是朱元璋带火的

一路过关斩将到达五楼之时,研学课程的主讲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朱冶已恭候多时。黄鹤楼自古以来就是备受文人骚客青睐的诗楼,名篇佳作众多。伴清风、邀明月,临江登楼,赏诗赏月赏文化,无限风雅。

朱冶从“望月”与黄鹤楼引入,讲解了中秋文化与诗词,她特别提到了中国古代祭月风俗的转变,带领市民深度品味中国人的团圆夜与家国情感,“古人会在中秋这天设置拜月台,供奉西瓜、葡萄、苹果等时令水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会祈求好事业、好姻缘、好儿女等等”。

朱冶老师讲解中秋文化与诗词。 记者何晓刚 摄

她还介绍,其实中秋在唐代以前并不是特别重要的节日,真正流行是在明清以后,吃月饼也不是最古老的传统习俗,“虽然月饼没有明确的发明人,但有非常著名的推广人,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朱元璋起义是用月饼传递军情,胜利之后,他下令在中秋节吃月饼与民同乐。”

35岁的市民刘先生常年在外工作,今年带家人来黄鹤楼过中秋让他很难忘:“中秋对我来说是回归家庭的节日,黄鹤楼是武汉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今天还配有老师讲解民俗文化,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更有意义。”(记者黄亚婷 实习生付玥玥 通讯员江萌)

【编辑:张玲】

(作者:黄亚婷 何晓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