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封堵心脏里“不听话的耳朵”,竟能防止脑梗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3日讯(通讯员杨京)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快速不规律的运动,其最大危害之一就是容易引起脑梗塞。据了解,我国的房颤患者有近1000万人,其中不少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但可能存在增加消化道及脑出血风险的副作用。左心耳封堵术既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术后也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大大降低出血的风险。9月22日,69岁的吴先生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心血管院区成功完成此项手术,顺利出院。

吴先生是一名长期的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今年6月和8月,吴先生曾两次因为脑梗前往医院就医。虽然因为治疗及时没有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但频繁的复发让一家人始终放不下心。

9月19日,忧心忡忡的患者和家属前往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寻求治疗。在该院心血管内科,经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医护人员决定对其施行左心耳封堵术,排除脑梗隐患。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胡立群介绍,人体心脏左心房上有个像耳朵一样的弯曲,是处于犄角旮旯的“钉子户”。房颤发生时,左心耳几乎不会收缩,里面的血液瘀滞沉积,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顺着血液进入脑动脉就会导致脑卒中。

封堵伞示意图。通讯员杨京供图

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塞事件有90%以上都是左心耳血栓脱落导致。左心耳封堵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穿刺将一把“小伞”送到患者的心脏后将左心耳“关闭”,杜绝栓塞发生的可能。

此项手术的主要难点,在于穿刺和封堵的准确性。一方面要准确定位穿刺位置,因为左心耳非常薄,放置封堵伞时手上不能有一丝抖动,否则可能刺破心脏;另一方面,患者的心耳为少见的“反鸡翅型左心耳”,这种形状会导致封堵伞放不稳、堵不全,心腔操作空间更小,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经过严密设计,心血管内科的胡立群主任团队在麻醉科、超声科、导管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通过食道超声和左心耳造影,对患者的左心耳开口部及深度进行了精准测量,根据尺寸精确地置入一枚封堵伞。随着封堵伞缓缓撑开,伞面将左心耳的开口紧紧地“捂住”,顺利完成了封堵,患者术后12个小时即可下地活动。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